1. 难度:简单 | |
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A. 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B. 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C. 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D. 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
|
2. 难度:中等 | |
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A. 所任官职名 B. 所在地方的地名 C. 母亲的族姓 D. 因功得到的封地
|
3. 难度:中等 | |
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 世官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王位世袭制(
|
4. 难度:简单 | |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长子,长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
5. 难度:简单 | |
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A. 秦始皇非常勤政 B. 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 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 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8. 难度:简单 | |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
9. 难度:简单 | |
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 设“中朝” B. 置枢密院 C. 置刺史 D. 设内阁
|
10. 难度:简单 |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郡县刚和三省六部制 C. 科举制和郡县制 D. 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A.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
12. 难度:中等 | |
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A. 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 B. 直隶行省 C. 富饶的江南地区 D. 成吉思汗起家的斡难河地区
|
13. 难度:简单 | |
关于元朝的行省制度的叙述最为恰当的是 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 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14. 难度:中等 | |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部)之职掌,终以取祸。”下列观点与材料相符的是 A. 明代阁臣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B. 明代阁臣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C. 明代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D. 阁臣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
15. 难度:中等 | |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 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 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
16.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 汉朝的刺史 B. 宋朝的通判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期的军机处
|
17. 难度:中等 | |
汉滨高中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 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
18. 难度:中等 | |
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B. 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 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 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
19. 难度:中等 |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 倾销鸦片 B. 传播宗教 C. 输出资本 D. 打开市场
|
20. 难度:简单 | |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 威海卫战役 B. 平壤战役 C. 黄海战役 D. 辽东战役
|
21. 难度:中等 | |
《马关条约》的签定“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最主要依据是: A. 赔偿白银2亿两 B. 割台湾及其附近岛屿给日本 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始工厂
|
22. 难度:中等 | |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3. 难度:中等 | |
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赴国难,其主要原因是 A. 阶级利益取得一致 B. 中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C.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D. 百团大战显示中共力量
|
24. 难度:中等 | |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中华民族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抗战 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⑤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与援助 A. ①③④⑤ B. ①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民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上述制度:“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解决材料一产生的问题,唐、宋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解决措施,并概括共同特点。 (3)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政治制度特点,简要分析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6. 难度:中等 | |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眹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f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贏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压,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含功能。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约持久性。……_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务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邦,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灵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一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度対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
27.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新华社东京2001年5月17日电:东京文部科学省16日公布包括右翼势力“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炮制的、歪曲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引起亚洲各国及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怒。日本右翼势力把“战败”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解放”英法殖民地等。 材料二: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请回答: (1)列举近代以来列强主要的侵华战争。 (2)列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3)列举近代日本在侵华过程中所犯下的暴行。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