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 皇位世袭 B. 皇帝独尊 C. 君权神授 D. 家天下
|
2. 难度:简单 | |
某电视剧呈现了如下情节:某地发生水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 A. 唐朝 B. 北宋 C. 明朝 D. 清朝
|
3. 难度:简单 | |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地方推荐 D. 皇帝任命
|
4. 难度:中等 | |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中央集权”指的是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 全国有通行的统一的文字 C. 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 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
5. 难度:简单 | |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材料中的“军需房”后来被称为 A. 兵部 B. 内阁 C. 军机处 D. 门下省
|
6.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他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C.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 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
7. 难度:简单 | |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 秦简的记载 B. 民间的传说 C. 史家的研究论文 D. 《汉书》的记载
|
8. 难度:简单 | |
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德国
|
9. 难度:中等 | |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公九卿制 D. 皇帝制度
|
10.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以后,汉朝刺史的主要职能是 A. 监察地方高官 B. 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C. 举荐官吏候选人 D. 征收地方赋税
|
11. 难度:简单 | |
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B.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C. 国民大革命 D. 中华民族的奋起
|
12. 难度:简单 | |
认真了解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后你发现,其基本特征是 A. 权力的高度集中 B. 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C. 以神权强化皇权 D. “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
13. 难度:简单 | |
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A. 秦朝的郡县制 B. 西汉中朝制度 C. 唐朝三省六部制 D. 清朝军机处
|
14. 难度:简单 | |
1901年,某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抨击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该评论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
15.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朝的历史总结为“方国一王国一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A. 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度 B. 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王朝 C.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 中央政府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
16. 难度:中等 | |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 文官任知州 B. 设三司使 C. 设枢密院 D. 施行将兵法
|
17. 难度:中等 | |
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 ①镇守疆土 ②设置官员 ③建立武装 ④征派赋役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18. 难度:中等 | |
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 A. 赔款 B. 割地 C. 开通商口岸 D. 开设工厂
|
19. 难度:简单 | |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A. 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 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20. 难度:简单 | |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 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 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 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
21. 难度:简单 | |||||||||
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组图的共同主题的是
A. 寻求救国之路 B. 反抗外来侵略 C. 进行民主革命 D. 推翻清朝统治
|
22. 难度:简单 | |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军机处”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军机处一日日称:……接折(阅读奏折)——减免(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B.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
23. 难度:简单 | |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 周王 B. 鲁国国君 C. 卿大夫 D. 士
|
24. 难度:简单 | |
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掌握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经历了 A. 30年 B. 40年 C. 79年 D. 109年
|
25.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26. 难度:简单 | |||||||||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 A B. B C. C D. D
|
27. 难度:简单 | |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沉沦到复兴的历史转折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12月22日: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 1938年1月3日:这些城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兵当中,恐怕有2000人被日本人刺杀,这是非常残忍的,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在攻城的时候,大约2000平民被打死。 ——《拉贝日记》 (1)材料一中所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中国的哪个地方?结合所学知识试着再举出一例日军侵华的暴行。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 材料三1941年后,中国陆续派出10万人的远征军入缅作战,沉重打击了日军。下图为中国入缅远征军所获战利品——日军关防大印印案。 (2)据材料二、三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 材料四 (3)结合史实,为上图撰写说明(包括两幅图的寓意、“今昔”变化原因等)。 材料五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发布了一项结束战争的诏书,9月2日,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了投降书。在经过八年抗战后,中国终于胜利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它已完成了最漫长的反侵略和反极权主义的抗战。 ——徐中约《1600—2000年中国的奋斗》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它已完成了最漫长的反侵略和反极权主义的抗战”这句话的理解。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 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的“软件”又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和清朝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变化特征。
|
29. 难度:简单 | |
“左图右史”形象地说明历史地图、图表、图示在历史学习的重要性。相关的历史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时不可或缺的工具。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示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1、2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历史含义。三幅图示显示我国古代秦朝以来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在当时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3)图3揭示了明朝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变化? (4)从图1到图3,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本质特征? (5)基于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分别概括历史图示在学习、探究历史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