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海南省海口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七夕乞巧》诗云:“……向月穿针易,迎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用一根彩线连续穿过七孔针或九孔针为巧)与这一风俗密切相关的认识是

A.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B. 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

C.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D.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 个体分工

B. 社会制度

C. 生产能力

D. 劳动力短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材料中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修水利应始于

A. 夏商时期

B. 战国、秦汉时期

C. 随、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文献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材料描绘的是

A. 汉都长安

B. 隋朝洛阳

C. 唐都长安

D. 宋都东京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 重实用

B. 重理论

C. 重民众

D. 重实验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戢之齐……这段话描述的是

A. 瓷器制造业

B. 青铜制造业

C. 黄金采掘业

D. 农具制造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 工业革命的进行

D. 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 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 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 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有学者曾提出中国近代史上存在“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下列历史事件与此“转石效应”相吻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到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一五”计划时期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关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曾先后肩负起民主革命使命

B. 划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依据是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D.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48年秋,支前模范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的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下图)。据其行程路线判断,他参加了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菲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郡成为世界性的了”;“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比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得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

①资本原始积累

②资产阶级革命

③海外扩张

④工业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中说,这部宪法的出现究竟是人性与自由的胜利,还是利益力量左右的结果?这是一个需要回、却又不必认真计较答案的问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部宪法也许是政治家充满智慧而体面的“合谋”,也许是人性中自私自利的彻底私放,也许是以上诸种情况的结合。这段材料中所说的“宪法是指

A. 《权利法案》

B. 法国1875年宪法

C. 美国1787年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07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举行了“和平使命—2007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演习。2009年7月7日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相关国家驻华使馆及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据此,你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

A. 世界性合作组织

B. 区域性经济组织

C. 区域性合作组织

D. 政府间反恐组织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一些条件,中国早在15—16世纪的明朝就几乎具备了。以下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①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皇权高度集中

②江南出现一系列工商业市镇

③李贽写成《藏书》《焚书》等著作

④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津浦铁路修建之前,蚌埠仅是个隶属凤阳的边远小镇,无人开设木行,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什的。1911年津浦铁路修建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竹木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竹木集散中心。上述文字最能说明的是

A. 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B. 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 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

D. 竹木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民是某同学收集的历史图片。这些图片可用于研究

A. 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

B. 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

C. 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命运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1972年开始的中美关系正常化

A. 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B. 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彻底失败

C. 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 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明朝万历年间,孙春阳在苏州开一小辅,后规模日大。“其店选制之精,合郡无有”。明亡以后,“有持万历年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说明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有

①注重商品质量

②制作精细

③信誉极好

④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模式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与上述材料的描述相符的是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洪仁玕

D. 康有为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1955年3月,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丘吉尔观点的核心是

A. 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

B. 应该尽力缓和美苏关系

C. 核武器使美苏对抗升级

D. 英国应大力发展核武器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古代希腊式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史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今天的中国,正迈步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这是时代和全球化大潮赋予中国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下图为唐朝中央机构图

材料三:

(1)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特点。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其成因。

(2)材料二、三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

(3)如进行“东西方政治制度演变史”的课题研究,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尚不够充分,你还可以补充哪些论据(东西方各举两例,所举史实必须与材料二、三性质相似)?

(4)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指出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5)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词中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本组织的基本宗旨和任务是:加强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发展多领域合作,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平等伙伴关系基础上,通过联合行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各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2002年6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结合建国初期的外交史实说明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2)材料二中中美之间“巨大的分歧”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走到一起”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一重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始终坚持的外交方针。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5

1:10

1:13

1:13.13

1637

1:13

1:13.5

1:13.13—1:15.45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二(西班牙所属)美洲年均金银出口额,1500—1545年为300万皮亚斯特(计量单位)……1600—1700年为1600万皮亚斯特……1750—1803年为3530万皮亚斯特,300年间增长了11倍。整个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

——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

材料三自美洲发现以来,一直到现今,其银矿出产物的市场都在逐渐扩大。第一,欧洲市场已逐渐扩大……新大陆的白银看来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的。把世界各相融遥远地区联络起来的,大体上也以白银的买卖为媒介。

——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反映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变化对中国和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潮流,明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等方面作答)有何启示?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书中科学家占38位。右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

(3)据材料三,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