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9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 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 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 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 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表明汉代法律

A. 人情大于法制

B. 以礼入法伦理关怀

C. 凸显皇权专制

D. 深受豪强地主影响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这一官职的设置

A. 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

B. 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

C. 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

D. 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 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 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 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图是清中期主要商业城市和互市点示意图。图中所示现象说明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自然经济渐趋解体

C.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D. 政治体制制约城市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中华民国建立时,孙中山曾通电全国使用公历。但在整个民国时期,改换公历因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引起民间诸多反对。由此可见

A. 政府构建政治权威的努力受挫

B. 全盘西化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C. 传统文化因素制约制度的构建

D. 民主共和观念缺乏群众基础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这说明国民党

A. 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

B. 建立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

C. 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55年7月,美国通过英国向中国建议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表示同意。8月1日,两国首次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9月10日双方就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钱学森由此踏上归国之路。这表明

A. 中国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C. 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趋于瓦解

D. 中美两国外交政策具有务实性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古罗马法律规定,口头契约必须采用统一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债权人问:“你保证……?”债务人须回答:“我允诺……”,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这体现了该时期的法律

A. 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B. 重视公法轻视私法

C. 简洁灵活使用有效

D. 忽视私有财产保护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

A. 教随国定原则

B. 强化教会权威

C. 信仰即可得救

D. 简化宗教礼仪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20~1921年,瞿秋白出访苏俄,他记录到: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现在国外的关系已经很好,英国已经正式签约,德国就在这几天内,其余边境各小国及意大利,捷克斯拉夫,都已结通商关系。现在俄国还正努力协理各种租借地,借外国资本来发展俄国工业。材料表明当时

A. 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主导

B. 苏俄和英德等西方国家建交

C. 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极大

D. 苏俄经济政策受制于政治现实需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68年和1978年,世界军事开支分布表

年份

北约

华约

中国

第三世界

其他

1968年

56%

25%

9%

6%

4%

1978年

43%

29%

10%

14%

4%

 

此表反映了

A. 第三世界国家局势动荡冲突不断

B. 北约实力下降在冷战中处于守势

C. 苏联改革初见成效军事实力上升

D. 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贡贸易,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在中国古代,每一次官方使节的往返都伴随着礼物的“交易”,当然,在朝贡贸易中,中国王朝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只是在这一贸易体系中,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奢侈消费的需求大于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他们的根本动机是造就“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而对奢侈性消费的需求又使官方外贸的着眼点放到了使用价值上,不注重货币的增值。西汉桑弘羊就主张“天下高我下,天下轻我重”,即低价出口,高价进口,使转口商人获取超额利润,而封建政府则得到使用价值的满足。

——摘编自齐涛《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稳定经济,在多国协调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在这一体系下,三大国际机构产生——世界银行前身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贸易组织前身GATT。同时实现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等。上个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为被学术界称为牙买加体系的现行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多元化;储备货币多元化;黄金非货币化等。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摘编自许珊珊《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特点,并指出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现代贸易体制的演变,并说明其与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主要不同之处。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圈地运动,也就是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是一个生产集中化的过程。工业革命前的土地制度,使农民只能分别在许多分散的小块土地上进行耕作。圈地运动虽然对许多农民来说并不公平,但是土地集中后可以进行彻底的技术改良,生产更多的粮食,供养更多的人口,尤其是可以为纺织工业生产大量的羊毛。不少失去土地的农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成为了工厂的工人,也为新产生的工人阶级埋下了伏笔。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全国划为十道,置军府634个,其中关中地区占261个,占全部军府的41%,形成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格局。还将骠骑(piàoqí)府、车骑府改为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12卫府及东宫六率。折冲府分为三等,担任宿卫、镇戍和征战的任务。至此,府兵制趋于定型和成熟。《新唐书·兵志》称:“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军府和地方长官无隶属关系,但州刺史也负有一定的军事责任。如征发府兵时,朝廷向州刺史、折冲都尉同时下符契,会同勘契后才能发兵。又如对练兵也有检查督促职责,加上州刺史品位较一般折冲都尉为高,故习惯上有上下级关系。

——摘编自《中国古代兵制·唐朝兵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条约义务支付赔款为理由,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德国采取消极抵抗政策,停止支付赔款,鲁尔的矿山和企业全部停工。鲁尔危机造成的严峻政治经济形势,以及长期对抗带来的两败俱伤,使法德两国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政策,寻求和解。英国在西欧关系中处于特殊地位,也极力促成法德和解,1925年,德、比、英、法、意、波、捷七国召开洛迦诺会议,讨论欧洲安全问题,最终签署了包括《莱茵保安公约》在内的多个条约,总称《洛迦诺公约》。其主要内容有:德法、德比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不得诉诸战争,一切争端通过外交途径与和平方法解决;英、意作为该公约的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法国和波、捷签订互保条约;准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等。《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它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德国同法国的紧张关系。1939年4月,纳粹德国正式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随即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法德两国关系的演变,并概括洛迦诺公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洛迦诺公约》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的抗日武装部队,是东北抗日战场的主力军。杨靖宇是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1年秋,党委派杨靖宇担任东北反日总会的领导工作,后又派他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任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不久又兼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3年秋,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东北建立党领导下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杨靖宇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的团结义勇军、山林队等抗日武装力量。采取写信、发传单、派出同志到各反日义勇军和山林队中等办法,宣传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团结和争取工作,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开了局面。以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1935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合军和游击队为基础,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担任主要领导。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配合全国抗战,杨靖宇以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出《为响应,中日大战告发东北同胞书》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布告》,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的野心,号召东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驱逐日寇。同时,组织部队在南满的广大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全力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1940年2月,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五岁。

——陈福顺《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歌>的历史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抗日联军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杨靖宇在东北抗日中所作出的贡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