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称为“仁—礼社会”,其中“礼”的作用是 A. 缓和阶级矛盾 B. 维护等级秩序 C. 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D.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
2. 难度:中等 | |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出席在浙江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下列古代思想流派与这一主旨所蕴含的思想相通的是 A. 法家 B. 道家 C. 儒家 D. 墨家
|
3. 难度:中等 | |
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
4. 难度:简单 | |
小明同学偷吃了学校果园的果子,被班主任知道并通知了家长,如果小明的家长相信孟子的言论,他们可能会认为 A. 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 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只是一时糊涂 C. 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惩罚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 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
5. 难度:简单 | |
在有关惩治腐败的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分子,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自然就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惩罚腐败分子,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与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学派是 A.儒、墨、道、法 B.道、法、儒、墨 C.道、墨、儒、法 D.道、法、墨、儒
|
6. 难度:中等 |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 A. “大一统”理论 B. “罢黜百家” C. “天人感应” D. “仁政”思想
|
7. 难度:困难 | |
“自宋以来,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
8. 难度:压轴 |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最好途径是 A. 慎思明辨 B. 知行合一 C. 格物致知 D. 穷理格物
|
9. 难度:中等 | |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他又说:“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B. “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C. 心即理也 D. 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
10. 难度:中等 | |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赞颂商鞅,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
11. 难度:中等 | |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描写太守的女儿杜丽娘,梦中爱上少年书生柳梦梅,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赴试,杜丽娘的鬼魂与之见面,并获再生。杜父反对他们结合,经杜丽娘一再坚持,加上柳梦梅被点中状元,由皇帝做主,二人终于成婚。材料反映了 A. 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B. 婚姻自由成为了社会时尚 C. 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 D. 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
12. 难度:中等 | |
唐初,御史崔仁师审青州谋反的囚犯,他下令脱去犯人刑具,给予饮食、沐浴,只处罚了带头作恶的人,其余免罪释放,此事得到皇帝赞赏,时评“杀人断脚,也都有礼可循”。该案例体现了当时刑罚 A. 重礼轻罚 B. 严惩谋逆 C. 仁爱宽恕 D. 以礼入法
|
13. 难度:简单 | |
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大师时,曾经这样比喻:第一个人,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第二个人会让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第一个人”是 A. 朱熹 B. 陆九渊 C. 王阳明 D. 黄宗羲
|
14. 难度:简单 | |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15.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懦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a处:秦朝结束了分裂,实现了思想统一 B. b处:西汉改造了懦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 C. c处:魏晋南北朝陏唐“三教合一” D. 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
16. 难度:中等 | |
元代农学家王祯曾说:“言农夫之耕,当先利其器.”他还认为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其意在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 A. 注重实用性 B. 优先服务于农业 C. 满足了社会生产 D. 讲究“天人合一”
|
17. 难度:中等 | |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结论,最能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A. 重视实践和实用 B. 成就领先于西方 C. 具有近代科技特征 D. 成果得到有效推广
|
19.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 B.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 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 D. 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
20. 难度:中等 | |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 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B. 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 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D.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
21. 难度:简单 | |
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该现象表明 A. 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 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C. 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
22. 难度:简单 |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在于,国家议员和总统自下而上地由民众选举,议会对于来自民间的意见,“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书对开阔人们的眼界起了积极作用 B. 魏源认识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 C. 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 魏源在该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23. 难度:简单 | |
1919年胡适写成剧本《终身大事》,剧中有一情节,女主角田亚梅的父母以八字不合等为理由反对她与陈先生的结婚,后来她背着父母跟陈先生跑了。这一角色在当时竟没有人敢演。这一现象表明 A.北洋政府倡导尊孔复古 B.五四运动推动了婚姻自由 C.文学革命以新女性作为创作主题 D.新文化运动对移风易俗的作用有限
|
24. 难度:简单 | |
有人评价它: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它”是 A. 托古改制 B. 中体西用 C. 人文主义 D. 民主科学
|
25.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 A. 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 C. 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 D. 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
|
26. 难度:中等 | |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 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B. 西学涌入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 C. 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 D.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
27.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 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 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 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 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
28. 难度:简单 | |
刘大白在民国七年的一首诗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坐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其创作背景是 A.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 B. 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 李大钊等宣传社会主义 D. 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
|
29.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救亡图存 C. 实践民主共和 D. 反对专制统治
|
30.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 (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