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A重农抑商

B.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

D.削弱相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A. 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 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 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 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

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

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

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表明其主张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入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未见。由此可知秦国立法(  )

A. 善于借鉴别国的法规    B. 内容繁杂不利于使用

C. 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    D. 以经济为其立法核心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有人说:在唐朝想做到尚书令,除非你是太子,其他人基本不可能。其意在表达(  )

A. 封建帝王特别重视行政权力    B. 封建皇帝亲自策划政令

C. 只有皇帝的近臣才能监察百官    D. 皇室垄断了国家的军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新唐书》载:“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这种状况的主要影响在于(  )

A. 威胁了中央集权    B. 分割了相权

C. 使选官制度完善    D. 抵御了西方入侵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宋名臣奏议》中说:“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矣。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日与议军国大事,其权重于宰相。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由此可见枢密使

A. 仅备皇帝顾问    B. 并非国家正式机构的官员

C. 是监察官员    D. 是皇权与相权之争的产物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元代废除尚书、门下省,以中书省为最高的行政机关,其长官中书令一职,由皇太子亲任。“惟皇太子立,必兼中书令”,中书令之下,才设丞相。元朝中央机构的这种设置(

A. 进一步削弱了地方权力    B. 有利于统治辽阔的帝国

C. 与行省制度相互配合    D. 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明史》载:“先是,太祖承前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正一品。”这说明此时(

A. 中书省仍是最高行政机构    B. 已经废丞相权归六部

C. 宰相的地位开始上升    D. 汲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昭梿在《啸亭杂录》中指出:“(清初)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这种状况(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不利于君主专制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皇权发展到顶峰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枢垣记略》中提到:其职掌在恭拟上谕及内外臣工所奏有旨敕议者,各审其可否以闻。又外臣章奏,各书为副以藏之。……然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材料意在说明(   )

A. 军机大臣们并没有行政执行权    B. 军机大臣品级虽然很高但风险很大

C. 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有力工具    D. 军机处仅当值官员有权处理日常政务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古代雅典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另有100名候补)陪审员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陪审员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做商议。这一制度(    )

A. 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 杜绝陪审法官徇私枉法的危险

C. 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性

D. 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谈及雅典的民主制时说:好公民必须是有闲暇的人,否则,他就不能出席法庭、公民会议和宗教节日等公共活动,也不能充分地将自己锻炼成为城邦的卫士。这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  )

A. 使公民拥有平等的实际权利    B. 呈现出高涨的群体意识

C. 带有贵族政治的色彩    D. 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考古学家在希腊发现刻有雅典政治家铁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确定这些陶片为14人刻写。由此可见,陶片放逐法 (  )

A. 体现了全体公民的意志    B. 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C. 是打击民主政敌的手段    D. 臣民已上升为社会公民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      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希腊城邦制度》载:“……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阶级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此种状况最早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召开公民大会

C. 设立民众法庭    D. 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作者意在说明(   )

A“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B法律的目的就是保护弱者

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            D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 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 为维系帝国统治,颁布万民法

C. 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不断制定法律

D. 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孕育了现代西方文明

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

D. 维护了西欧统治秩序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用现金或现物;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并且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A. 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 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C. 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

D. 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对英国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和政府首脑卡梅伦表述正确的是(  )

卡梅伦的权力受到伊丽莎白二世的制约

如果现在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卡梅伦为首的内阁就一定要下台

议会通过的议案,伊丽莎白二世基本无权否决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卡梅伦为首的内阁可以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A.②③④   B.③④   C.   D.①③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国王在英国

A. 无所事事

B. “统而不治”

C. 掌控议会

D. 领导内阁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其背景是(  )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削弱

B.代议制下王权需要继续削弱

C.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权利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材料一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二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张廷玉《明史》卷一〇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直者食宿。……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1)材料一记录的是哪个皇帝的所作所为?“其人亦无所表见”说明此时大学士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的“无公署……无专官”反映了军机处的什么特点?

(3)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明朝大学士与清朝军机大臣在职能上有何相同之处?这种局面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突出危害?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雅典民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成熟过程,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据各居住区人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

材料二 铁米斯托克里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客,是希腊联军战胜波斯第三次入侵的关键人物,史书记载他曾被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他名字的陶片有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由14个人刻写的。

(2)依据材料二,评价“陶片放逐法”。

材料三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他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3)据材料三,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

材料四 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4)如何理解材料四的说法?

 

详细信息
29.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

——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

材料二 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但人们如果稍稍翻阅一下史书,不能不对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析】
正史中可以用《舆服志》《礼仪志》等大量篇幅来记载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帽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有多少人、排什么队伍、手里拿什么东西、每件东西什么尺寸这一类近于无聊的内容,甚至连演滑稽戏一样的“禅让”也要照录那三劝三让的表文和诏书,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有的竟毫无踪影可见。其实这倒并不是史官们的疏忽,而是由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由皇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吏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后者是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依据材料一,概述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成文规章对罗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