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青岛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西周建立以后,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宗”相对应的是

A. 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局面    B. 保障了各级贵族政治上的特权地位

C. 成为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D. 为后世历代王朝沿用,影响深远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   )

A. 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管理制度    B. 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C. 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D. 解决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矛盾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上述史料反映的分封对象是

A. 先代贵族    B. 同姓亲族    C. 殷商降族    D. 异姓功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材料论述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皇帝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B.密切结合

C.触动了世卿世禄制度

D.消除了贵族内部的矛盾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礼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春秋时期,孔子却提出对民以礼,使民有耻且格。这反映了

A分封宗法制的延续

B.传统周礼的瓦解

C.家国体系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A. 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 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 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 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

A. 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

B. 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

C. 分封制的瓦解,实施郡国并行

D. 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A. 诸侯之盛强,尾大不掉

B. (诸侯之变)失今不治,必为锢疾

C. 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

D.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公天下”主要体现在(  )

A. 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    B. 按照德才察举官员

C. 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    D. 依据能绩任免官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材料意在说明

A. 郡县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C. 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其危害小于分封制    D. 郡县制与分封制互有利弊,应相互借鉴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度

B. 三公九卿制

C. 皇帝制度

D. 宗法制度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卷四中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该评价主要着眼于郡县制

A. 是由李斯首先创建的    B. 有利于强国兼并弱国

C. 标志着贵族政治形成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通过这段史料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 秦朝不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B. 扶苏劝谏秦始皇勿以重法迫儒

C. 扶苏和蒙恬主张以儒治国思想    D. 秦始皇企图废除嫡长子继承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尚书本是宫中保管、传递文书的小吏。汉武帝任用尚书处理天下章奏,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朝廷重臣也可以“领尚书事”为名掌实权。据此判断,汉武帝时的尚书应属于

A. 内朝官

B. 外戚集团

C. 外朝官

D. 宦官集团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

A. 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

B. 削弱皇帝的决策权

C. 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 加强相权间的制约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汉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不仅监察中央及地方政府,还监察皇宫。唐代设御史台,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所谓三省六部一台,御史台成为独立机构。材料表明,唐代

A. 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

B. 进一步弱化专制

C. 更加注重分权、加强皇权

D. 国家体制更健全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按照“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的原则,皇帝任命或责降官员不当,负责起草诰词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可以“封还词头”,加以拒绝。这表明宋代(  )

A. 有效杜绝官僚腐败    B. 丞相权力进一步加强

C.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D. 皇帝与大臣共治天下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宋史》卷1161《职官志一》记载:至道元年(公元995),(宋太宗)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押敕齐衔,行则兵马。出现该现象说明了(  )

A. 吸取唐朝藩政割据的教训    B. 北宋效仿唐朝的中央官制

C. 北宋初期相权限制了皇权    D. 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的做法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南宋的戴表元说:“名卿士大夫,十有八九,出于场屋科举。”有人曾统计过文天祥为状元的宝佑四年(1256年)那榜进士,来自平民家庭与出于官员家庭的人数比约为7:3。据此可知,南宋科举制

A. 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致力于维护下层民众权益

C.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D. 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 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C. 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D. 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  )

A. 确保文书安全    B. 削弱丞相权力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提高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明朝嘉靖万历时,内阁权压六卿……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可见,当时的内阁

A. 已成法定机构    B. 开始统领六部    C. 握有军政大权    D. 严重威胁皇权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以下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

A. 西周的分封制

B. 秦朝的郡县制

C. 汉代的刺史制

D. 元朝的行省制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

A. 实行节度使制度

B. 创立三省六部制

C. 任命文官做知州

D. 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这说明(  )

A. 机构改革要注意精兵简政    B. 宋初并不具备改革条件

C. 宋初改革总体上弊大于利    D. 改革应兼顾公平与效益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

A. 实行节度使制度

B. 创立三省六部制

C. 任命文官做知州

D. 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明中,希腊制度确实相当特别,它形成了公民参与的政治制度,出现“民众的政治”,但由于它不提供集中的权力,“民众的政治”在希腊城邦的内乱中寿终正寝。材料意在强调古希腊民主

A. 因自身缺陷而消亡

B. 导致古希腊内乱

C. 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D. 是少数人的民主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评论雅典政治时指出:“我们习惯于指责雅典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我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它比起当政府的范围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因为每位公民对一个问题都能够解决。”材料意在说明

A. 雅典政府危害公民的民主权利

B.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其合理性

C.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明显的局限

D. 直接民主制度具有示范性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罗马法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其土地可供公众使用,如行路、拉纤、停泊、系缆、晾晒渔网等。这表明罗马法

A. 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    B. 调解了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

C. 保护帝国内一切自由民利益    D. 严格规范财产所有人的权利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公元前445年,罗马保民官坎努利斯提议平民有权当选执政官,因贵族的执意抵制,改设贵族、平民均可当选的军政官,行使执政官职权。贵族随即提出增设检察官,只从贵族中推选。该历史现象说明了

A. 罗马对外征服过程中的矛盾突出

B. 罗马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C. 万民法的出现是历史选择的产物

D.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尖锐复杂性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伯里克利任雅典执政官时期,他的老师、著名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斯因主张“太阳只是炽热的石头”而被群众控诉犯了渎神罪,伯里克利也无力援救,只能让他离开雅典。这反映出雅典

A. 坚持法律至上原则    B. 哲学与宗教尖锐对立

C. 民主制度形同虚设    D. 公民言论自由被剥夺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下表是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主要篇目,其内容侧重于

1

十一

十二

传唤

审判

求偿(债务赔偿)

家长权

继承及监护

所有权及占有

房屋及土地

私犯

(侵犯他人)

前五表之补充

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A. 审判程序的公平公正    B. 处理私人权益纠纷

C. 公共财产归属的判定    D.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之间近乎绝对的平等.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众人之上。个人无论好坏,其权力或权威一旦对民主政治集体议政的制度形成威胁,就有可能成为“陶片放逐法”放逐的对象。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

A. 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    B. 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

C. 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    D. 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最后形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历程。贯穿这一发展过程的主题是

A. 法律维护人类公平正义    B. 法律适用主体逐渐扩大

C. 罗马统治地位日益巩固    D. 法律的确定性不断加强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土地权利法》第9条规定:“高度达15呎的树木,为使其阴影不至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如果近邻地区的树木因被风吹,倾斜到你的地区来,你可以根据十二铜表法提出收拾它的诉讼”,第10条规定“允许收集从近邻地区掉下的橡实”,以上材料说明十二铜表法

A. 规定行使权利不得侵害他人利益    B.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

C. 形式繁琐僵化缺乏灵活性    D. 强调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详细信息
37. 难度:困难

在古希腊,男性之间的友谊是希腊贵族社会中一种流行的时尚,希腊人普遍把男性的友谊看成是一种最为崇高的行为,这是

A. 居民自由的体现    B. 社会环境的产物

C. 法律至上的结果    D. 社会矛盾的反映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

此项规定主要反映了罗马法旨在

A.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B. 强调天赋人权

C.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 促进社会公平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罗马法规定.凡与罗马没有签订友好条约的国家,该国公民均不受罗马法的保护,但各国大使例外。任何侵犯大使的人都要送交大使的国家听凭处罚。这反映出罗马法

A. 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B.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维护罗马帝国的霸权地位    D. 确立了近代社会行为规范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贡斯当认为:雅典人几乎把全部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军事与公共服务之中。这种投入的回报是,他们在共同体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他们理解的自由主要是参与公共事务辩论与决策的权利。这种对自由的理解是基于雅典人的

A. 民主理念

B. 公民意识

C. 共和观念

D. 法律规定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予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 1689—1755)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益于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列举清朝前期一个典型史实,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雅典“政治自由化”的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