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浓厚的部族色彩 B. 浓厚的宗族色彩 C. 浓厚的神权色彩 D. 浓厚的等级色彩
|
2.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该制度始于 A. 夏代 B. 商代 C. 周代 D. 秦代
|
3. 难度:中等 | |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井田制
|
4. 难度:简单 | |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下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王位继承制 B. 分封制 C. 三公九卿制 D. 郡县制
|
5. 难度:中等 | |
据最新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墓、二鼎墓、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 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 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 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6. 难度:中等 | |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A. 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受到破坏 B. 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D. 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
|
7.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
8. 难度:中等 | |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 A. 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B. 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C. 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D. 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
9. 难度:中等 | |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皇帝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
10. 难度:中等 | |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皇权的独尊 C. 等级的森严 D. 文化专制的扩展
|
11. 难度:中等 | |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 察举制 B. 推恩令 C. 郡县制 D. 封国制
|
12. 难度:简单 | |
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加强君主专制 B. 完善中央集权 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扩大民主权利
|
13. 难度:简单 |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 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14. 难度:中等 | |
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那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 A. 秦汉三公制 B. 隋唐三省六部制 C. 宋代三司制 D. 元代的中书省制
|
15.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 公平竞争 B. 以文治国 C. 分科考试 D. 学而优则仕
|
16. 难度:中等 |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17. 难度:中等 | |
结合右边图片说明“内阁”作为一种制度最早出现于 A. 中国西汉 B. 中国唐朝 C. 中国明朝 D. 英国中世纪
|
18. 难度:简单 | |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内阁制度初具规模。关于这一制度变迁的原因、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劳永逸地解除了大臣弄权问题 B. 使古代中国到达了皇权专制的最高点 C. 有力地加强了明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D. 是明初统治者汲取前代历史经验的结果
|
19. 难度:简单 | |
观察下列“穿越时空对话”图,关于图中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1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图2是专制主义制度的产物 B. 从图1到图2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C. 从图1到图2的变化实质上是历史的进步 D. 从图2内容已看到民主制度的迹象
|
20. 难度:简单 | |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 有利于希腊民主的形成 B. 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发展 C. 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 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
21. 难度:简单 | |
部落和村社的划分不取决于血缘关系,而是由地域决定,因此不论在宗教或政治领域,基于出身的特权被毁灭了,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代替了氏族社会。”与这一改革成就密切相关的人物是 A. 梭伦 B. 克里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苏格拉底
|
22. 难度:中等 | |
“陶片放逐法(Ostracism)”,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若干古希腊城邦所实施的一项独特的政治法律制度。每年雅典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12月),常务委员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下面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B. 把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 C. 是一种绝对民主的政治制度,在《十二铜表法》里可得到印证 D. 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政治措施
|
23. 难度:简单 | |||||||
下列推理属于哪种情况
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 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 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
24. 难度:中等 | |
伯里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全体人民”是指 A. 雅典居民 B. 妇女 C. 成年男性公民 D. 外邦人
|
25. 难度:中等 | |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语)这里的“她”是指 A. 希腊 B. 罗马帝国 C. 雅典 D. 中国
|
26.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还找到了下面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合适的课题是 A. 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 B. 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 C. 伯利克里与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 D. 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
|
27. 难度:简单 | |
雅典直接民主与近代代议制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低,缺乏代议制的经济基础 B. 早期民主,民主程度低 C. 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有利于直接民主 D. 居民的文化程度低,只能是少数人的民主
|
28. 难度:中等 | |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一规定旨在 A. 维护法律尊严 B. 促进经济发展 C. 实现社会和谐 D. 保护私有财产
|
29. 难度:中等 | |
《十二铜表法》规定:“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果打断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这一规定表明 A. 古代罗马的法律非常严酷 B. 阶级间的不平等是古代罗马的重要社会特征 C. 罗马法旨在维护贵族利益 D. 古代罗马以罚代刑的现象非常普遍
|
30. 难度:中等 | |
有位专家这样评价罗马法中的一部法律“……(它)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限.”这部法律是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
31.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一世纪末,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时,罗马已占领了整个地中海世界,拥有三十多个行省。面对如此巨大的版图,屋大维的顾问和官员们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下列的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这一困难的是 A. 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B. 开始实施公民法 C. 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 D. 自然法取代公民法
|
32. 难度:简单 | |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习惯法不属于成文法 ②《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③公民法是罗马法的成熟阶段 ④罗马法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的总称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①②
|
33. 难度:中等 | |
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分别给他细心挑选的一百个人物评功论过,排名定位,而且强调,这是一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册不是一部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册。他把查士丁尼列入其中,原因是 A. 他写成了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B. 他把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 他在位时期把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成为后世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D. 他在位期间极力对外扩张使罗马疆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
34. 难度:简单 | |
某班级组织“罗马凭什么永恒?”的研究性学习,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 罗马建成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C. 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D. 罗马法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
35. 难度:简单 | |
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上述材料表明罗马法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很多原则和做法的源头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律规范的汇编 D.与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是一样的
|
36. 难度:中等 | |
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都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过程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 (3)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4)材料三中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5)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
3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