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韩城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B.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C. 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D.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吕氏春秋•勿躬篇》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材料表明管仲

A. 拒绝齐桓公封其为相的建议    B. 建议齐桓公制定君臣等级序列

C. 重视设置谏官监察国君得失    D. 主张严厉处置进谏犯颜的大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 皇帝地位高而大权独揽    B. 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君臣共治,皇权削弱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古代对教育的重视

B. 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C. 反映了统治者一直重视廉政建设

D. 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A. 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 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 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 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梭伦建议取消掉所有市民的所有债务,不光是市民所欠公债,也包括市民之间的私债,这样既能重新给已经成为奴隶的那些人自由,也让所有财主取消掉了他们之间的烂账。”对材料评价准确的是

A. 解放奴隶,基本铲除贵族特权

B. 取消烂账,彻底消除城邦矛盾

C. 废除债奴制,有效缓和社会矛盾

D. 解放劳动力,加快资本主义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阿里斯泰德指挥过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在抗击波斯侵略的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马拉松战役之后,他利用职权,企图在雅典建立一个由少数贵族掌权的政府。于是,在一次公民大会上,雅典公民便以阿里斯泰德操纵国政为理由,用“陶片放逐法”将他放逐了。这表明(  )

A.雅典民主政治尚未正式确立         B.雅典缺乏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C.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D.陶片放逐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 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8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受到民众的欢迎。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 民主意识相对淡薄

B. 宪政基础初步确立

C. 仍受历史传统的影响

D. 君主专制影响深远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伍德罗·威尔逊说,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在此,威尔逊

A. 肯定宪法保证了美国的稳定发展

B. 批判美国宪法缺乏创新精神

C. 倡导两党制继续促进宪法的完善

D. 强调美国宪法存在明显不足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这段言论

A.恶意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

B.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

C.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

D.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李鸿章说:他日俄、日若欲分占,我仍可暗结英以合力谋拒,是在钧署与驻英公使随时操纵而联络之,所谓不战而屈人者也。又说:韩虽可虑,有俄在旁,日断不遽生心。我当一意联络俄人,使不侵占韩地,则日亦必缩手。由此可以得出

A. 采取平衡外交政策能够缓和矛盾

B. 以夷制夷是当时外交的出发点

C. 俄日英中在朝鲜的角逐并不激烈

D. 西方列强主张以武力解决争端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

A. 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B. 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C. 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D. 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托克维尔曾预言中国革命说:“一个国家,如果它原来是个人集权管理,并且习俗和法律也都接受这种管理,而现在它想建立类似于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那么我毫不犹豫地说,在这种共和专制下,会比欧洲任何一个完整的君主制更难以忍受。”依据他的观点,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A. 应该继续实行传统制度

B. 建立民主政治的时机并不成熟

C. 应该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D. 借鉴欧洲的民主制度容易成功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这些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材料描绘的事件

A. 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B.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C. 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

D.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

地区

安远、寻乌、信丰3县

莲花琴亭村193户

龙州等17村393户

5亩以下

70

74.6

72.77

5—10亩

20

19.2

11.45

10—20亩

2

3.6

3.56

20亩以上

2

 

 

无田

3

2.6

12.22

 

 

A. 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B. 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

C. 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    D. 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虽训练尤未充足,装备尤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A.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

B.国民党消极抗战导致丧师失地

C.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

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有人在致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中说:“政治必须彻底民主此为国人一致之要求。纵国共双方存有若干特殊问题,不妨事先商论,但所作成之解决方案,必须不与国人之公意相违。”此信

A. 出现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 表达了和平民主的愿望

C. 试图维护全民族抗战局面    D. 推动国共矛盾走向缓和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1871320日的社论中说: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据此可知

A. 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B. 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

C. 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D. 巴黎公社政权具有权力集中的特点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巩固苏维埃政权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当代学者朱兆华认为:(新中国)这种体制内的监督, 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文中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是指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59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共产党中国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A. 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B. 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C. 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 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军的阶级属性”。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

A. 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

B. 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

C. 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一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二战”后期的美苏关系:“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该学者认为“冷战”源于

A.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

D.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  )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二、材料阅读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政治制度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象,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是古代中国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沿隋制。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后代的丞相之间的不同。   

(2)结合材料二,说明隋朝以后宰相制度发生的变化。概括其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宰相被废除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政治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革命之所以“光荣”,就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使用了另一种手段……尽管英国以后的政治历程仍然是曲折的,但正是“光荣革命”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摘编自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二  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摘编自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使用的另一种手段。它怎样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2)据材料二,说明普法战争对法国政体的演进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871年宪法为什么要考虑普鲁士的霸权这一因素?它怎样体现了普鲁士的霸权”?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过程和形式所体现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1950年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2  习近平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

材料二  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当然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的需要。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邓小平曾经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这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各国的和谐相处,通过国际合作,有效应对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目标,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钱其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世纪的国际关系》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目的。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新时期探索新型国家关系的主要成就及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