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佛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静校训练(第2周)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

A. 克己复礼

B. 为政以德

C. 民贵君轻

D. 有教无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

A. 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

B. 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

C. 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D. 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A. 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B. 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C. 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D. 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 教育思想

B. 农本思想

C. 民本思想

D. 重农抑商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C.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

思想家

基本主张

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

韬光养晦、知足而止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A. 诸子百家争鸣

B. 商人地位提高

C. 士的兴起

D. “学在民间”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A. 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 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

C. 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

D. 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

A. 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B. 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C.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的学说

D. 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荀子强调“礼学”,认为“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他曾猛烈批评孟子等人的思想,并培养了韩非子、李斯等著名的法家代表人。这说明

A.荀子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体系

B.荀子主张尊“礼”贬“仁”

C.儒家与法家的思想有相近实质

D.韩非子与荀子基本主张一致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一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庄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A. 人情关系

B. 道德规范

C. 法制建设

D. 礼仪秩序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A. 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 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 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 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秦汉以来,墨家作为思想体系和学派逐渐消失无闻,但从挂一漏万的历代农民起义残存材料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中好些基本思想倒是与墨子思想有一脉相承相通之处。下列农民起义的口号中未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C. 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

D.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