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辽宁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反映出西周的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王位世袭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 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 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 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的统治

D. 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展了西周的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B. 生产关系的发展

C. 诸侯地位的变化

D. 井田制的兴衰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中华民族具有尊宗敬祖、长幼有序的传统,对这一传统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世袭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构成的金字塔式宗法制等级是:

A.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B. 士-卿大夫-诸侯-周天子

C. 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D. 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对西周王朝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成语“问鼎中原”所反映周朝的政治状况是

A. 西周早期周王室实力强大

B. 礼崩乐坏的局面出现

C. 宗法观念维系社会稳定

D. 周王室衰微,无法控制诸侯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实行内外服联盟

B. 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

C. 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D. 实行分封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汉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传统。这一传统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有直接关系。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 皇权的独尊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等级制度的森严

D. 文化专制的扩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秦始皇确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符合当时全国各族人民的长远利益

②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力量

③对华夏族文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④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 中央任命

B. 世代相袭

C. 地方推荐

D. 考试选拔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按照正常的程序,唐代诏令从颁布到实施应先后经过

A. 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

B. 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

C. 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

D. 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宋朝时,专管中央财政的是

A. 三司使

B. 二府

C. 枢密院

D. 中书门下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据说明太祖曾写诗一首来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明太祖出身贫苦,亲政理事

B. 政权刚建立,官僚体制不健全

C. 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D. 明初政府的工作效率太低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君主专制加强的重要表现一般体现在君权对相权的分割及君主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的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 汉武帝组建内外朝

B. 隋唐三省的形成

C. 元朝行省制度的形成

D. 明清分别设置内阁和军机处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

A. 定期朝觐秦始皇

B. 主要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

C. 按受秦始皇任命

D. 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常出现品序较低的皇帝近臣参与军国大事的现象,下列属于这种现象的是

①汉武帝建立中朝

②宋初设置“中书门下”

③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

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按唐朝制度,中男(l6岁以上至21岁的男子)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的男子)才服兵役,而官员封德彝却向太宗提出中男应服役的建议,但魏征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坚决不同意。此提议最终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兵部

D. 门下省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推恩令”的理解与说明,最为确切的是

A. 将皇恩推广于天下,让老百姓不同程度地得到好处

B. 将皇恩施于诸侯王及其子弟,以使之顺从皇帝,从而维护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 准许诸侯王将封地再分给子弟以建立侯国,从而削弱王国的直属领地

D. 推恩只是一种欺骗,是封建皇帝愚弄臣下和人民的手段,根本不能实现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后,不难看出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

A. 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

B. 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C. 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

D. 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与秦朝相比,两汉时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①加强相权

②中央权力加强

③监察制度不断加强

④郡县与封国并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明初撤销中书省及承相官制,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A. 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

B. 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

C. 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

D. 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在汉朝,如果某人比较有才能,名声也比较大,他可能会被推举为官员,这种选官制度就是“察举制”。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汉朝的选官制

②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③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④一种监察制度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A. 加强了皇权

B. 限制了皇权

C. 被雍正帝废除

D. 权力在六部之下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明朝中期以后,太监乱政,成为政治一个明显特征,之所以出现这样特征的主要原因在于

A. 统治者创立了内阁制度

B. 强化君主专制

C. 丞相专权,权势过重

D. 实行行省制度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道:“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 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 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 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 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

A. 顺治时期

B. 康熙时期

C. 雍正时期

D. 乾隆时期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明朝时期科举制与唐朝时期科举制的最大差别是

A. 考试目的

B. 考试手段

C. 考试内容

D. 考试管理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 中央集权的发展

B. 专制统治的加强

C. 交通工具的发展

D. 工艺美术的进步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唐宋通过改革中央官僚机构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之一是

A. 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B. 分割宰相权力

C. 削弱地方权力

D. 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出于与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类似的目的,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A. 设三司使、枢密使、参知政事

B. 设转运使

C. 让文官做知州,并由通判监督

D. “杯酒释兵权”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下列具有行政职能的中央机构或官职是

①中书门下

②尚书省

③参知政事

④中书省

⑤三司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最早形成于何时?

A.

B.

C. 隋唐

D. 宋元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署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李斯主张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才学出众)等,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材料二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度在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采用什么方式选拔人才?分析其积极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