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的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表明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C.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D.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战国时期秦国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要把当事人的姓名、身份、籍贯、是否有前等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做笔录;庭审时要听取当事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决。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制作成“爰书”。秦国的这种做法

A. 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

B. 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C. 反映了对司法程序的重视

D. 保证了审判公正合理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有清代学者在解释西周“府史”,“五史”等官职时说道:“府史之史,今之所谓书吏是也;五史,则卿大夫为之,所掌图书记载命令法式之事,今之所谓内阁六科,翰林中书是也。”这一言论主要体现出

A. 史官是中央决策的机要成员

B. 文书法典是古代行政的命脉

C.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源远流长

D. 翰林中书源于周代史官等职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图为北京地区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称谓演变示意图,反映了行政建制的变革。1和2可填写的分别是

A. 广阳王是范阳节度使

B. 涿郡太守北平布政使

C. 燕王中都路都总管

D. 北平知府南京道留守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

A. 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

B. 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

C.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某地一清代官署衙门旧址现一副气魄阔大的楹联:“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由此可推测此官署应为

A. 两江总督衙门

B. 直隶总督衙门

C. 理藩院衙门

D.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

A. 官府搜刮民脂民膏

B. 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C. 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 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A

内外朝制

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掌握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

B

行省制

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事权力。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根本大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等原则,为推翻清王朝奠定法律基础,加速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D

人民公社

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基层单位,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组织的基层单位。是从一九五八年开始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探索。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古代雅典,凡是成年男性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崇尚法治,禁绝人治,创造出差额选举、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治运作方式。雅典成年男性“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主要表现在

A. 可以担任雅典城邦一切官职

B. 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的事务

C. 都可以领取参政议政的津贴

D. 监督政府施政杜绝以权谋私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根据公元6世纪的罗马法,有关奴隶解放的限制有所放宽,奴隶的处境也有较大的改善,奴隶不能再被随意处死;妇女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妇女从丈夫的独裁权力的支配下慢慢地被解放出来。这一规定

A. 蕴含着自然法精神

B. 适应了帝国建立的需要

C. 保证了妇女的权益

D. 是农耕经济发展的结果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1782年,英国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下面评论正确的是

A. 此时国王行政权力仍然很大

B. 小皮特破坏了民主化的进程

C. 行政权扩张打破了议会制约

D. 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正当行为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在英语里,“民族”与“国家”是同一个词(nation),为了避免唤起不同民族(指移民的本源民族)的人关于“国家”的联想,美国很少使用nation这个词来指称不同民族的人,而更多地是使用“种族”(race)和“族群(族裔)”(ethnic)的概念。比如在人口普查时并不问及“民族”,也不要求选择民族血统。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A. 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

B. 回避民族问题,缓和民族矛盾

C. 模糊民族概念,消磨民族意志

D. 宣扬种族思想,实行种族歧视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北宋元裙年间都水使者吴安持言:“州县夫役,旧法以人丁户口科差,今元裙令自第一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问贫富,有偏重偏轻之弊。请除.以次降杀,使轻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听州县从便。”北宋李元弼在总结自己当县令的经验时说:“差夫役,总计家业钱均定;遂无偏曲。”这说明宋代

A.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 赋役负担不断加重

D. 劳役制度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1902年清廷颁布《劝行放足歌》诏书:“照得女子缠足,最为中华恶俗。惟当缠足之时,任其日夜号哭。对面置若罔闻,女亦甘受其酷!为之推原其故,不过扭于世俗。意为非此不美,且将为人怨怒。务各互相解释,切勿再事拘囿。”这从实质上说明

A. 世俗偏见阻碍社会进步

B. 清末女子普遍放足

C. 清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

D. 清末政府迫令放足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的排名,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机器制造业

4

4

2

2

联合收割机

2

1

电力

15

10

7

3

6

6

4

4

石油

2

3

2

2

5

5

5

3

 

 

A. 1913—1928年停滞不前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1928—1932年工业地位的快速提升

C. 1928—1937年工业不断发展得益于国家计划经济的开展

D. 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引下苏联经济得到了健康持续发展

 

详细信息
17. 难度:压轴

“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这一演变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达到最为深刻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演变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宣扬相对主义和怀疑论

B. 主张提倡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 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D. 肯定人的价值,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

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

B.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 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压轴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唐代尚未使用雕版印刷

B. 宋代已广泛使用活字印刷

C. 宋代活字印刷日臻完善

D. 宋代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栏目走红中国。其中有一道根据作品判断作者的题,内容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该作者

A. 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B. 作品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C. 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D. 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A. 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B. 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C. 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D. 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地圆学说”在西学东渐的进程中传入中国,遭到了保守学者的怀疑。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在《不得已》一书中“质问”汤若望:“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推理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世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下列科技成果能解决杨光先疑问的是

A. 进化论

B. 经典力学理论

C. 相对论

D. 现代信息技术理论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面是高德步、王珏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

A. 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

B. 市场经济国家的改革

C. 计划管理体制的确立

D. 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

的悄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

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

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与其风格相似的是

A.

B.

C.

D.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孝经》开宗明义地说:“夫孝,德之本也。”从周代至春秋,孝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尊祖敬宗,另外还包含生育子女、传宗接代。春秋至战国之际,经过儒家的阐释发挥,“善事父母”最终成为“孝”的核心内容。孔子把孝的含义归纳为三:一是无违;二是能养;三是有敬。曾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使之成为政治原则。而到了汉代,封建统治者则从实践上使其政治化,孝由此成为“以孝治天下”的工具。“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将本来规范血缘家庭的伦理范畴变成国家的政治哲学,严重地扭曲了孝的本义。在封建社会后期,竟得出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残酷结论,其精神实质已经背离了传统儒家的孝道原则。

——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

材料二要使现代人真正从感情上接受孝观念,就必须让孝德回归到家庭伦理的地位,仅仅作为—种子女对父母的爱,消解其在社会生活领域和政治领域中的影响。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生活已退为多层面生活之一,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孝德的修养亦非个体道德生活中的核心与全部。在当代,孝德与其他德目应该是并列的,共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今天,对父母的孝敬应该从现实出发,主要是重感情,重赡养,不应该追求繁琐的礼仪和不近人情的形式。尽管今天的孝行还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但是决不应该拘泥于规范,而应该以使父母安乐幸福和尊重老人的意愿为原则。

——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孝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社会孝德变化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当今社会弘扬孝德的意义。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明是有结构的。任何一种文明,都有三部分组成:方式、精神和价值。方式涵盖了经济生活方式、家庭结构方式、社会组织方式、身份认同方式、政治管理方式等方面。价值就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信仰。精神表现为人本精神、现实精神和艺术精神。价值外化,就表现为精神。精神落实,就表现为方式。方式其表,精神居中,价值是内核,“是为文明三要素”。

——据易中天《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文明的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清末“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形势之下,旧有的文化价值体系,包括以皇帝年号纪年体系为表征的时间观念,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康有为宣扬孔子纪年,将其视为国家创制的重要方面,以维护当下的政治权威。刘师培提出黄帝纪年之后,革命党人群起响应,以图将清统治者与华夏民族区分开来。民国建立,孙中山通电全国使用公历。新建的民国政府还通过对各种新式节日的庆祝,来显现现实政治权威。在民国时期,改换阳历因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引起民间诸多反对,政府改换阳历的努力遭遇极大挑战。

——摘编自朱文哲《清末民初的“纪年”变革与国家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清末民初纪年变革的主张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民初纪年变革。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