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西藏林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 土地过度集中

B. 有田者无力可耕

C. 小农户个体经营

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 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 增加赋税收入

C. 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 保护小农经济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A.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 圈地运动的发生

C. 新航路的开辟

D. 宗教改革的发端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 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如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 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 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 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 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 土地的使用权

B. 土地的用途

C. 土地的所有权

D. 土地的规模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

②人物的发型

③照明手段

④饮食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图1、2、3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A. 生产严重过剩

B. 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 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 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 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 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 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 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二: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三: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危机会对国家和民族带来冲击,面对危机的应对措施,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考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罗斯福1938年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摘编自李克强《在上海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试举一例说明这些调整对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

(2)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活力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所述政府职能与市场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关系,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不少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他针对当时一方面国库粮食不充足,另一方面地方出现抛耕、荒耕的现实状况,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时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他说:“流移者给以官庄(官田),匮乏者贷以官牛,陂塘沟洫修以官帑(公款),则民财裕而力垦者多矣。”并下令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励垦荒者的积极性。

﹣﹣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康熙改革在注重社会平衡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改革的积极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压轴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主力会战是指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是为了获得一次真正的胜利而进行的倾注全力的斗争。战争的实质是斗争,而主力会战恰恰又是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所以主力会战必须永远被看作是战争的真正重心。总而言之,主力会战最明显的特点在于,相对其他战斗而言,它的独立性最大。正因为主力会战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所以它的胜负取决于它本身,换言之,只要有一线胜利的希望,就必须在主力会战中倾尽全力争取胜利。

在现代会战中,谁先耗尽对方的兵力就说明谁获胜了,所以与其它任何战斗相比,谁会在主力会战中放弃战斗,取决于双方所剩余的预备军的兵力情况,因为这种预备军的全部精神力量还保存着。现代会战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生力军来补救会战过程中一切不幸与损失,因为,现代战斗队形的编组和部署,使预备队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任何时间下都能使用。只要还有占据优势的预备队,一个看来就要遭到不利结局的统帅,是不会放弃会战的。

﹣﹣根据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主力会战名称及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从败到胜的原因。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曾纪泽(1839-1890年),曾国藩次子,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面对西方各国“越海道数万里以与中华上国相通,商舶循环于海上”的局面,他认为:“中国不能闭门而不纳,束手而不问”。在向西方寻求富强根源的过程中,他认为:“近今百年西人之富,不专在机器之创兴,而其要领专在保护商会……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因此,“至商贾管什之利权,子母盈馀以蓄妻子养身家,此又人情所同,中外一致,非可岐而视之。”“欲拒绝通商,屏斥洋货,言中国修德力政,而远人自然宾服者,此迂远而阔于事情者也。”为改变中西通商中“吾华之金钱日流于外洋,有出而无入”的不利局面,他极力主张“博心一志,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

——据唐月民《论曾纪泽的近代开放观》

(1)据材料概括曾纪泽“开放观”的具体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曾纪泽的“开放观”。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