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A. 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 B. 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 C. 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D. 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
|
2. 难度:中等 | |
哲学家冯友兰提到:“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的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级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B.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C. 宋明时期心学的创立 D. 明清时期新思想出现
|
3.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 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 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 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老子孔子韩非子 B. 墨子孔子老子 C. 孔子韩非子墨子 D. 孔子韩非子老子
|
4. 难度:简单 | |
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
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时期教育系统的形象说明。据图,判断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A. 士阶层崛起,私学开始兴起 B. 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C. 少数下层士人得到入仕机会 D. 私人书院兴盛,理学广泛传播
|
6. 难度:中等 | |
西汉后期,帝王诏令中多见涉及灾异的内容,而东汉帝诏中更是频繁出现因灾异而“惧恐一二,修省一二”的内容。这反映出汉代 A. 天人感应思想影响较大 B. 皇帝借助神权强化统治 C. 封建迷信渗入国家治理 D. 自然灾害频发危及统治
|
7. 难度:困难 | |
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后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为“古文经”。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 A. 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 B. 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 C. 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 D. 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
|
8. 难度:中等 | |
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A. 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 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 C. 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 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
|
9. 难度:中等 | |
唐宋时代,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统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他们的工作 A. 强调“天人感应” B. 加速国内民族融合 C. 推动理学的形成 D. 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
10. 难度:简单 | |
宋代的儒学思想家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材料旨在说明宋代儒学 A. 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 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C. 趋于世俗化大众化 D. 具有思辨性哲理化
|
11. 难度:困难 | |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把自己的思想主旨概括为四句口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下对其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主张人性无善无恶 B. 认为善恶认识源于人心 C. “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D. 主张为善去恶的根本途径是格物致知
|
12. 难度:中等 | |
明末清初,西方近代技术及天文学、数学、地图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并为部分士大夫所接受,实用之学勃兴。这一时期士大夫接受西学的主要原因是 A. 对理学空疏之风的不满 B. 进步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C.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 D. 反清复明势力不断壮大
|
13.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可见,两者的本质差异体现在是否 A. 批判封建专制的思想 B. 反映新生产关系的发展 C. 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 D. 对未来社会有制度构想
|
14. 难度:中等 | |
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据此可知,顾炎武 A. 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 B. 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 C. 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 D. 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
|
15. 难度:中等 | |
《四库全书总目》载:“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材料中“其书可毁”意在 A. 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 B. 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C. 突出对孔子思想顺从 D. 深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
|
16. 难度:困难 | |
中国古代的地理学非常发达,从《汉书》到《清史稿》均有《地理志》,元、明、清三代有《一统志》,府、州、县多有地方志书,舆地之书汗牛充栋。这表明古代地理学 A. 服务于封建国家的政治统治 B. 立足于研究自然地理的规律 C. 在古代科学体系中位居主导 D. 取代了史学研究的社会地位
|
17. 难度:中等 | |
宋朝统治者规定“不以文字罪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人们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 A. 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 B. 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 C. 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 D. 理学抛弃儒学禁锢思想
|
18. 难度:中等 | |
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出古代科技发展 A. 具有儒学化特征 B.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C. 为封建统治服务 D. 受益于儒学的推动
|
19. 难度:中等 | |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北方文学则与南方文学形成了鲜明对比。下列能够体现先秦时期北方文学特点的是 A. 《离骚》 B. 《诗经》 C. 《庄子》 D. 《二京赋》
|
20. 难度:困难 | |
关于赵匡义(宋太宗)在陈桥兵变时是否建议太祖“禁剽劫”,宋太宗时第一次修订《太祖实录》,“禁剽劫都城实为太祖自行约束”。宋真宗时重修《太祖实录》,“遂相与扶太祖上马,拥逼南行。匡义立于马前,请以剽劫为戒”。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 史著编撰体例 B. 史著编撰意图 C. 史学家的学识 D. 史料运用方式
|
21. 难度:中等 | |
清人梁嵫《评书帖》认为要对不同历史时代书艺群体风格的整体审美把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以下属于“晋韵书风”的是 A. B. C. D.
|
22. 难度:压轴 | |
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 A. 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B. 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C. 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 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
23.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5世纪,普尼科斯山建成一个半圆形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了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材料反映雅典民主政治 A. 全民参与 B. 轮番而至 C. 直接民主 D. 公开透明
|
24. 难度:中等 | |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 确保了罗马境内的居民权利平等 B. 推动了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 C. 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D. 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
25. 难度:中等 | |
日本宪政专家佐藤功在论述英国时指出:在英国,政府是由中世纪封建制度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在那里经常在同一个基地上建筑起新的建筑物。佐藤功在此强调的是 A. 英国宪政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 英国宪政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C. 英国宪政发展以王权政治为中心 D. 英国宪政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
26. 难度:中等 | |
英国政府与议会围绕“脱欧”程序主导权问题产生分歧。政府表示,启动“脱欧”程序由政府自行决定。议会议员则主张政府“脱欧”需议会批准。对此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这体现了英国 A. 分权制衡原则 B. 行政权在议会 C. 首相没有实权 D. 政治协商原则
|
27. 难度:中等 | |
标语口号是唤醒民众集体运动的纲领。“保护新教”、“保护我们的财产和自由的议会”、“我们不要天主教”“国王詹姆士二世是暴君”。上述口号出自于 A. 启蒙运动 B. 光荣革命 C. 法国大革命 D. 文艺复兴
|
28. 难度:中等 | |
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反映出 A. 总统行政权受到议会干涉 B. 法国不适合采用共和政体 C.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 D. 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较弱
|
29.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某一位学生对近代西方某一国家的代议制的理解而制作的图示,根据所学知识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 宰相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 C. 该国的政治体制是典型的民主共和制 D. 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
|
30. 难度:中等 | |
苏联解体以来,围绕着如何评价十月革命,俄国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且持续不断的争论。下图是俄国人对十月革命看法的变化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资料来源: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网站 A. 民众主流认为是悲剧性革命 B. 越来越多的人持冷漠化态度 C. 认同伟大革命的人日益增多 D. 形成了肯定和否定两大阵营
|
31. 难度:中等 | |
某学者指出:成功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制度的发展,较容易在同质文明内部产生。冷战后的世界发展已经表明,同质文明之共通性,已取代政治意识形态与传统势力平衡的考虑,成为合作与结盟的首要基础。冲突与暴力即便会发生在同质文明的国家与集团内,但此类冲突较文明间冲突更为温和,也不易扩大。作者主要强调的是 A. 文明的冲突将取代其他形式的冲突 B. 同质文明易形成成功的区域一体化 C. 同质文明的内部差异性逐步的消失 D. 同质文明比其他文明具有先天优势
|
32. 难度:困难 | |
傅斯年指出,“历史本是一个破罐子,缺边掉底,折把残嘴,果真由我们一整齐了,便有我们主观的分数加进了……研究历史要时时存着统计的观念,因为历史事实都是聚象事实。然而直接用起统计方法来,可须小心着,因为历史上所存的数目多是不大适用的。”材料说明傅斯年认为 A. 历史的残破不全不值得人们研究 B. 历史统计都存在着严重主观因素 C. 可以通过重现历史事实演绎历史 D. 历史研究中要慎重利用统计数据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贱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在一切的正中,坐着太阳,如登宝座。在这最美的神庙里,要这个发光体能同时照明一切,还能有更好的位置来放它吗?它被叫做明灯、精神、宇宙主宰,都很正当。……他如坐在皇座上,管理他的儿女们,就是绕着他转的那些行星。地球有月球为她服务。 ——哥白尼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形成的背景。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哥白尼主张的不同影响。
|
3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各类技术在总技术中的比较(%)
备注:「大一统」指管理地域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需要仰仗的发达的通讯技术(交通运输和文化交流、传播工具等)、强大的军事技术、「敬授民时」的历法、土地丈量技术、绘制地图的技术,乃至体现皇权威严的皇宫建筑技术等等,我们把这些与大一统国家密不可分的技术专门抽取一项,统称为「大一统」技术。 ——据金观涛《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国家统一的关系。(说明:可以就表格内某一项科学技术与国家统一的关系进行论述;也可以提炼新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35. 难度:简单 | |
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雅典,民主始终与排他性的社会结构唇齿相依;公民相对于非公民,无异于一个高贵的特权等级。在18世纪的美国,“人民”已变得复杂、多样而碎化,根本不存在一个族裔一致、信仰一致、利益一致和行动一致的“人民”。虽然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因种族、性别、财产、信仰和年龄等方面的缘故,被排除在政治社会之外,但公民的人数、分布和构成,仍然难以满足“人民”亲自行使权力的要求。 ——摘编自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 材料二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英格兰的那种专制。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自耕农对“民众暴乱”“过度民主”的恐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的特征。与雅典相比,18世纪美国“人民”群体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由此对“人民”行使权力带来的困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既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又避免“人民专制”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世纪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