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康熙《徽州府志》中写道:“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常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虽数十世不改,而宵小不敢肆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清代徽州地方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 清代徽州形成了大规模的田庄经济 C. 清代徽州等级秩序森严 D. 清代徽州的风俗有利于商帮发展
|
2. 难度:压轴 | |
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B. 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想 C. 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 D. 阻绝了天下英才进人统治阶级的道路
|
3.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统治时期颁布了附益法、左官律、《六察法》、限占田宅法、阿附豪强法、禁大姓族居法等法律文书,这些举措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发展。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 形成了抑制贵族政治的制度基础 B. 宗法观念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缩小 C. 注重立法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D. 为西汉强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4. 难度:中等 | |
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A. 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C. 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 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
5. 难度:中等 | |
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址是雅典卫城西面一个叫普尼克斯的小山丘,会场能容纳约6500人。公元前340年,会场经扩建后,始能容纳约8000人。因此人们推断,通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约在6000至8000之间。而据学者计算,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多时达40000人,少时也有25000人,由此可知 A. 雅典公民不关心城邦事务 B. 雅典多数公民因距离遥远而不愿参加公民大会 C. 雅典民主空有虚名 D. 雅典公民政治积极性没有理想中的高
|
6. 难度:中等 | |
罗马法规定结婚的方式分为“有夫权”(包括买卖婚等)和“无夫权”两类。结婚的条件如下:男女双方必须有结婚权;双方达到适婚年龄;须当事人同意;家长的允诺;结婚证书。这说明罗马法 A. 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规定严密且实用有效 C. 是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D. 平衡贵族和平民利益
|
7. 难度:中等 |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约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宪法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确保美国国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B. 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 C. 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 D. 保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
|
8. 难度:中等 | |
1878年.德意志帝国通过《反社会党人非常法》,规定:一切旨在推翻“现存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而从事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活动均予禁止。1883~1889年间,又先后颁行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伤害保险法》、《伤残老年保险法》。这表明德国 A. 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 采取两面手段遏制工人运动 C. 政府主导法制化建设 D. 社会主义运动推动民主化进程
|
9. 难度:中等 | |
清末,英国照会清政府履行与列强签订的诸条约,时任驻英公使曾纪泽表示赞同,但要求列强也守约,并据条约及国际法明细了列强在华的活动。曾纪泽的举措使清朝 A.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 收回了部分国家主权 C. 外交活动规范性增强 D. 构建起近代外交体系
|
10. 难度:困难 | |
担任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要追根寻源,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研究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被上千次互相误解与不平的真实原因所加重。”此处分析的历史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北伐战争 C. 五四爱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
11. 难度:压轴 | |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 A.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
12. 难度:中等 | |
“公社”成员主张“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 试图建立联邦制国家政治结构 B. 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C. 实际上仍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 D.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践
|
13. 难度:压轴 | |
“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之后,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此次武装起义 A. 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 促成了列宁主义诞生 D. 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
|
14. 难度:中等 | |
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A. 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 B. 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 C. 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 D. 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
|
15. 难度:中等 | |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 “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16. 难度:困难 | |
“这次会议的一个显著成效,是中国在此以后几年内迅速同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几内亚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的外交舞台不再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及周边邻国,而是扩展至广大的西亚北非地区了。”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 B. 周恩来旗帜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形成“上海共识”有利于亚太经贸交流与合作 D. 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新型国家关系
|
17. 难度:中等 | |
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 “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为战后的美国遏制战略造势 B. 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 C. 主张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 D. 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
|
18. 难度:中等 | |
1961年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次日凌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武装的1500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古巴南部猪湾,企图推翻古巴政府,但最终被击溃,史称“猪湾事件”。该事件爆发的背景是 A. 古巴导弹危机激化美苏矛盾 B. 北约集团成立加大武力干涉 C. 美国实力下降实行战略收缩 D. 冷战局势加剧促使对抗升级
|
19. 难度:中等 | |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 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20. 难度:中等 | |
战国时商鞍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 A. 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 B. 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上 C. 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D. 反映出“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
|
21. 难度:中等 | |||||||||||||||||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
22.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 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C. 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D. 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
23.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 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B. 商业竞争日益激烈 C. 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D. 重农抑商政策威胁商人利益
|
24. 难度:困难 | |
美国地理学家葛德石在《中国地理基础》一书中说:“给华北平原带来灾难的同样因素也推动特牧民族越过长城,尽管南面的土地已遭受灾害,对炙热沙漠上的人来说仍是有吸引力的。”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A. 自然灾害导致社会动荡 B. 地理之手推动民族迁徙 C. 民族冲突不可避免 D. 文明演进呼唤社会和谐
|
25. 难度:中等 | |
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着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继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并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有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l)报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创制”和秦朝以后的“变局”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中央机构有何重大的调整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处处注重权力均衡的?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在明清时……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也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为了垄断食盐、茶叶等专卖商品的市场交易,经常发布各种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为了控制垄断市场,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为了征收关税,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严重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商业积极性。 ——赵广举《浅论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政府“政治垄断性”的具体表现。试分析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
27.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女真建国之初,实行以勃极烈共治国政为主要内容的女真官制,勃极烈成员由完颜氏家族中大贵族组成,位高权重,按不成文的习惯法治理国家。 金熙宗废除了女真勃极烈制度,仿照唐宋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以尚书省总领全国行政事务,又设御史台掌管诉讼刑狱,设都元帅府掌管军事,设国史院监修国史,设宣徽院掌管殿廷礼仪等。制定《皇统新制》,使金朝由“人治”为主开始向“法治”过渡。设立行台尚书省,是地方上最高行政机构,由中央的主要官员兼领行台尚书省事,在中央尚书省的统一领导下管理该地区具体事务。 ——摘编自赵永春《论金熙宗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金熙宗行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熙宗行政改革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