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 统一国家初露端倪 C. 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 中央集权体制形成
|
2. 难度:中等 |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是 A. 任命文官做知州 B. 创立三省六部制 C. 实行节度使制度 D. 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
|
3. 难度:中等 | |
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这里所评述的制度 A. 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 D. 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
|
4. 难度:中等 | |
雅典所有公民都有资格担任法官,城邦将司法判决权赋予陪审法庭,陪审庭合议决定最终判决,让公民成为司法审判的主体。这种做法 A. 体现了司法主权在民的原则 B. 使雅典公民成为法律专业人才 C. 提高了雅典人参政的积极性 D. 使雅典城邦开始成为公民团体
|
5. 难度:中等 | |
罗马法将下列情况认定为“名誉减损”:作伪证、可为证人但拒绝作证、书面侮辱他人、重婚、犯罪、从事卑贱职业(侣优、斗兽员等)、被社会轻蔑排斥。“名誉减损者”可能被剥夺选举权、继承权、监护权、出庭作证权,并被限制结婚权。这说明罗马法 A. 强调道德修养以促进经济发展 B. 对外扩张使社会关系更加复杂 C. 在公民法阶段保留了氏族残余 D. 混杂着多种理性与非理性因素
|
6. 难度:中等 | |
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的贵族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为此,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这反映了当时英国内阁 A. 掌握实权不对议会负责 B. 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 C. 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 D. 行政权力受国王的控制
|
7. 难度:简单 | |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阿克曼说:“‘我们人民’是美国立国之根基,但美国的政治智慧在于并没有像法国卢梭以及大革命那样把‘人民’推演到极端,而美国人民的幸运和政治精英的睿智也在于他们总是恰如其分地达到了某种平衡。”这说明美国政体( ) A.未受卢梭民主思想影响 B.体现自由与共和的政治精神 C.旨在维护人民主权 D.寻求代议制下的权力制约
|
8. 难度:压轴 | |
美国学者菲利普这样评价一部宪法:“这部宪法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对这部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A. 总统任命内阁须经参议院同意 B. 内阁和总统须对议会负责 C. 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与平衡 D. 利用内阁限制袁世凯专权
|
9. 难度:困难 | |||||||||
下表为中国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B.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力量强大 C. 清朝结束具有偶然性 D. 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的统治结束
|
10. 难度:中等 | |
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者12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 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 B. 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 C. 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D. 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11. 难度:困难 | |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 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模糊 B. 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C.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
12. 难度:中等 | |
1941年初,罗斯福认为对日本最有效的牵制是继续援助中国,因此派遣高级顾问来华,帮助国民政府解决经济困难;8月,美国派出军事代表团来主管援华租借物资事宜,并承担沟通双方高层军事的任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B. 这些做法有助于增强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念 C. 美国以此来减轻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D.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了美国对华的援助
|
13. 难度:中等 | |
巴黎公社规定:选民对公社所有的公职人员包括公社委员都有充分的罢免权和监督权,及时清除混入公社领导机构的坏人,可以罢免和撤换失职的公职人员,及时纠正公职人员的错误和失误。这些规定体现出巴黎公社 A. 赢得广泛支持 B. 实行直接民主 C. 是社会主义政权 D. 人民主权的特点
|
14. 难度:中等 | |
在俄国历史上因一次革命造成政府同反对派的非对抗性模式,两个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俄罗斯帝国的传统观念:让人民讲话,让沙皇让权。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它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的转型 C. 此次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D. 体现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这一历史潮流
|
1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
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A. 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B. 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C. 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 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
16. 难度:困难 | |
严安林在《蔡英文上台后的两岸关系走向》一文中指出:蔡英文为求当选提出了‘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提出在两岸之间要‘积极沟通’、‘不挑衅’与‘无意外,但在其否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情况下,即在坚持既‘台独’立场情况下,如何实现‘维持两岸现状’的承诺与目标,是大有疑问的。”下列有关两岸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九二共识” ②台湾当局仍具有积极沟通的诚意 ③“一国两制”已被海峡两岸普遍接受 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
17. 难度:中等 | |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 A. 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 B. 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C. 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 D. 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
|
18. 难度:简单 | |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
19. 难度:中等 | |
1991年12月,随着苏联分崩离析,统治世界四十余年的国际秩序正在走向终结。各国决策者们突然发现,沿用近半个世纪的外交和国防基本战略,正在迅速变成一堆历史垃圾。这里的“历史垃圾”是指 A. 热战对峙,局部战争 B. 经济封锁,区域联合 C. 军事遏制,政治对抗 D. 和平演变,意识渗透
|
20. 难度:中等 | |
“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材料中的“动作戏”说明 A. 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 B. 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 C. 地区冲突己成世界新危机 D.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
|
21.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A.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 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 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
22.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
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A. 长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B. 江南农业已经超过北方 C. 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 D. 唐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
23. 难度:压轴 | |
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 A. 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B.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C. 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 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
|
24. 难度:中等 | |
《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 A. 城市布局依然保留市坊分离传统 B. 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 C. 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 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国宪政中没有实权的恰恰是相当于议会下院的帝国议会,而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摘编自《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选择、比较及影响》 材料二 清未宪政改革是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派员秉承“用备甄采、择善而从”之旨、分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以后,清政府初步选定德国及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进一步研究、筛选与描摹的对象。最终,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 ——摘编自胡凯《略论清末宪政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明此特点所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改革仿效德国宪政的原因,并说明清末宪政改革与德国宪政建立有何不同。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表一和表二),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
表二: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归纳表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在“文革”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摘编自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访活动一览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