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

类别

天子的王城

诸侯的国都

卿大夫的都城

城墙高度

九雉(雉为一尺)

七雉

五雉

南北向道路宽度

宽九轨(九辆车的宽度)

宽七轨

宽五轨

 

 

A. 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

B. 建筑礼制突出礼制观念

C. 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

D. 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B.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来进行的

C.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D.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汉武帝实施严密的编户制度,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载人户籍。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A. 促进经济恢复

B. 增加国家税收

C. 打击土地兼并

D. 确保制度延续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以下是某艺术节上展出的几幅日本、韩国友人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能够体现中国书法

A. 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B. 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C. 在书写上已经规范化

D.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英国学者指出:1689年至1716年是国王和下院“确定关系”的时期;1716年至1783年是两者关系保持“均衡”的年代;而在1784年至1832年,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遭到破坏。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准确的是(     

A.国王在18世纪初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18世纪国王和下院在治国权力方面势均力敌

C.议会改革打破了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均衡关系

D.国王和下院的权力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城邦在市政广场上建母亲神的圣殿,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俱都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査询。其目的在于

A. 保障公民平等

B. 宣扬神权至上观念

C. 维护贵族政治

D. 增强公民参政意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90年12月17日,某报公开发文指出:“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这就是说,要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这主要反映出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经成熟

B. 时人对市场经济属性存在分歧

C. 两极格局解体影响社会价值取向

D. 经济体制改革向更高层次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压轴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 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B. 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 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56年9月8日,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在沈阳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人民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这种飞机……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完成了试制任务”。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苏联援华的落实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科教兴国的推进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来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 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主要是因为其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压力

B、直接加强了中西方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C、推动了中国农产品出口,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D、使鸦片贸易公开化,加快中西方货币交流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 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D. 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是由他们开始的。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是一种思想。”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

A. 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B. 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

C. 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

D. 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

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

B.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 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 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 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D. 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某人写道:“陛下命令我不要按照习惯的方法走陆路去东方,而是向西取道迄今为止不为人知的海路。”文中的“我”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详细信息
16. 难度:压轴

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材料表明

A. 政府意图发展西部建立反共战略基地

B. 政府决心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国家政策重心由“安内”转到“攘外”

D. 蒋介石已经有持久抗战的战略准备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这最能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

A. 全国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 电力工业发展最迅速

C. 电力工业是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

D. 工业发展催生了人口调查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胡佛政府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敦促国会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拨款。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

A. 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 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C. 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 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二战前的几百年,西欧几乎是大战不出十年,小打年年有。但二战后西欧各国轻而易举地化干戈为玉帛。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了。这主要得益于

A. 两极格局的形成

B. 北约组织的建立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D. 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年份

姓名

发明或发现

1866年

西门子

大功率发电机

1876年

奥托

四冲程内燃机

1888年

赫兹

电磁波

19世纪80年代

戴姆勒、卡尔·本茨

提出轻自燃发动机设计

卡尔·本茨

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世纪90年代

狄塞尔

柴油机

 

对上表德国科技发展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技术革命均源于生产生活推动

B. 交通运输业成为科技革命的核心

C. 科技进步与国家的统一相关联

D. 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促进科技进步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面是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专著的目录(局部),从该目录可以看出,朝鲜战争的主要影响是

A. 使资本主义阵营受到严重打击

B. 导致了美日韩关系的急剧变化

C. 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关系格局

D. 推动了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这反映了两者都主张

A. 改造国民思想

B. 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C. 批判传统伦理道德

D. 建立民主政体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市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市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明明朝前期

A. 政府对市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B. 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C. 重农抑商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

D. 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的不平等的尊卑制度。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也随之被强化。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传统的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摘编自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材料二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妇女经济的独立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已摆脱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作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也不愿再在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地虚度一生。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唐代的“三省体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的?这种管理有何特点?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司马迁《史记·商君书》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宋代)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的瓦合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忘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希腊)在海外贸易和工商欲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自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