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宜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诸侯纷纷勤王的义务缘自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君主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 王-卿大夫-诸侯-士

B. 王-诸侯-卿大夫-士

C. 王-诸侯-士-卿大夫

D. 王-大夫-士-卿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夏启篡位,从制度上确认了贵族家族世代垄断首领职位的特权……王位私有制度合法化了”。材料中的“合法化”是指

A. 启建立了中国最初的国家制度

B. 王位世袭成为了国家法定制度

C. 古代中国从此确立了皇帝专制

D. 中国古代财产私有制自此确立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夏朝设秩宗(古代掌宗庙祭祀的官),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山东省自古人杰地灵,被称为“齐鲁大地”。这一名称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西周时,在都城建制上规定:天子之城九里,高九仞;公侯方七里,高七仞;候伯方五里,高五仞;子男方三里,高三仞。可见,都城建制体现了西周

A. 严密的地方管理体制

B. 森严的政治等级体制

C. 完善的血缘宗法制度

D. 各国经济实力不平衡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据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的原配夫人皇后窦氏,一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继承皇位的应该是

A. 李建成

B. 李世民

C. 李玄霸

D. 李元吉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节源于古代的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礼乐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秦始皇规定: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 皇帝独尊

B. 皇位世袭

C. 皇权至上

D. 避讳制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 实行郡国制

B. 实行三公九卿制

C. 推行郡县制

D. 制定《秦律》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君主专制制度下的重大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弱化

D. 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如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的名字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将是大不敬。此制度旨在

A. 维护皇权独尊

B. 倡导尊老爱幼

C. 强化尊卑等级

D. 凝聚血脉亲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兼并了六国

B. 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他将整个帝国分为36个地方行政单位,将地方行政管理权收归中央,从而避免了在他之前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战乱,保证了帝国的统一(尽管这种局面因其暴虐统治而很快被打破)。…这种体制被中国历代所沿用”。这种“体制”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皇帝制度

D. 行省制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

A. 负责管理军事

B. 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 执掌群臣奏章

D. 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 秦始皇非常勤政

B. 浓厚的部族色彩

C. 权力高度集中

D. 严格的等级制度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个秦朝官员最有可能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有学者在研究汉朝制度变革时指出:如果天下是块大奶酪的话,在一定时期内,奶酪的大小不变化,那么参与分这块奶酪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奶酪就越少,也就意味着参加分配的人实力就越小。这里所描述的制度变革是

A. 郡国并行制度

B. 郡县制

C. 推恩令

D. 察举制度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北宋设立分割宰相财权的是

A. 参知政事

B. 转运使

C. 三司使

D. 枢密使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我国当前实行的省制开端于

A. 秦朝的郡县制

B. 西汉的州郡县制

C. 元朝的行省制

D. 唐朝的军镇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世卿世禄制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水利工程的事实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中书-门下—工部

B. 中书-门下-尚书—工部

C. 尚书-门下-中书—工部

D. 门下-中书-尚书—工部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B.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C.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D.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请你阅读下面三段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对象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是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以至始皇,遂平天下。

材料二建元元年(公元前141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县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三

材料四:“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材料一秦国选举人才主要标准是什么?在当时有何作用?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制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和主要标准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制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它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个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从中看出它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

(2)据材料三说明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

(3)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