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地方各州自治权不断增强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D.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
2. 难度:简单 | |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材料反映( ) A. 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降国力转趋衰弱 B. 唐代建筑技术已达颠峰,后代难以超越 C. 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 D. 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
|
3. 难度:简单 | |
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 ) A. 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 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 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 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
4. 难度:简单 | |
西塞罗说过:“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以下是《十二铜表法》条文,体现西塞罗这一法治观的是 A. “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B.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C. “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 D. “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
|
5. 难度:简单 |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这说明当时德意志帝国 ①普鲁士国王享有世袭皇帝的特权 ②皇帝权力完全受制于联邦议会 ③是联邦制度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④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特征明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③④
|
6. 难度:简单 | |
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
7. 难度:简单 | |
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报,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A. 和平建国问题 B. 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 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D. 与各民主党派合作
|
8. 难度:简单 | |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A. 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 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 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 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
9. 难度:中等 | |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A. “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 B. “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 C. 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 D. 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
|
10. 难度:中等 |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 体现了多国结盟的特点 B. 是新世纪冷战思维的产物 C. 主要目的是应付地区反恐 D. 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
|
11. 难度:简单 | |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 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 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 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 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
12. 难度:简单 | |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 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
13. 难度:简单 | |
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强烈的排满色彩 B.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 明显的限袁倾向 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
14. 难度:中等 | |
《左传》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春秋时期这些现象的流行 A. 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 B. 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 C. 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 D. 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
|
15. 难度:中等 | |
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举见任(现任)通判。”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 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 B. 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 C. 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 D. 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钱乘旦说: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这套政治制度成为“陈旧的制度”的原因是 A. 君主立宪制不利于英国的工业化 B.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加深 C. 议会改革整合了社会的政治力量 D. 繁琐的议会程序降低了行政效率
|
17. 难度:中等 | |
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 A.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 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 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 D. 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
|
18. 难度:中等 | |
袁世凯在直隶省的新政中,成效卓著,那时他众望所归,远不像后来那样臭名昭著。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去位也很难。南京临时参议院以17票(全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材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 A. 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 B. 当时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 C. 列强为寻找在华代理人支持袁世凯的结果 D. 袁世凯的权术蒙蔽各派政治势力双眼
|
19. 难度:中等 | |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 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 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C. 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D. 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
20. 难度:中等 | |
对中俄关系,有专家指出:由于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更为适度,这种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这里的“根本不同”是指 A. 中俄关系是最重要的对外关系 B. 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曲折 C. 当今两国是伙伴关系而非盟国 D. 两国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
21. 难度:压轴 | |
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可以用来解释 A.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B. 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转型 C.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
22. 难度:压轴 | |
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 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 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 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 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
23. 难度:困难 | |
始记载,明代政府实行市场采购政策,也就是政府将所衙的涉及国计民生的公共物资,除少数由官办工厂制造外,大部分向市场采购,或进行招商承办。材料说明 A. 官营手工业已获垄断地位 B. 国家扶协民营手工业发展 C. 官商勾结已渗透经济领域 D. 国家经济生活趋向市场化
|
24. 难度:困难 | |
唐德宗曾云:“通商惠人,国之令典。”大臣陆贽也认为:“商农工贾,各有所专,凡在食禄之家,不得与人争利。”唐宪宗令:“百姓商旅诸色人中,有被分外无名赋敛者,并当勒停。”这反映出唐朝中期后 A. 商人逐利风气盛行 B. 承认官商的社会地位 C. 曾短暂放弃抑商政策 D. 政府重视商业的社会价值
|
25. 难度:困难 | |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个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 商路的转移 B. 殖民争霸的失败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黄金白银的流失
|
26. 难度:压轴 | |
《世界历史资料选》:“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 A. 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 B.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
27. 难度:压轴 | |
英法两国曾经签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等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为15%。这一条约的签订是因为 A. 新航路开辟之初英法率先进行了殖民掠夺活动 B. 英国击败法国后确立殖民霸权并占据贸易优势 C. 黑奴贸易促进了英法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 英法两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经济政策的调整
|
28. 难度:压轴 | |
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B. 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C. 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 D.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
29. 难度:简单 | |
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 A. 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 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 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 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
30. 难度:困难 | |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说:“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表明 A. 两极格局已经被多极格局取代 B. 美国与西欧、日本由盟友关系转变为敌对关系 C. 美国已经不再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D.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趋势
|
31.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清初,凡军国大政,皆交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亦称“国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会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其成员概由满族贵族组成,汉人不得参与。这种满族贵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皇帝独揽大权相抵触,而且也不利于清朝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 雍正即位后,对诸王的权势做了进一步的限制,又于1729年(雍正七年)设立军机房,并于1732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参加军机处的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被选入军机处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军机处,集大权于一身,不仅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权预决军国大政,即军机大臣也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到了汉诺威王朝时,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以外国人的身份入主英国,对英国的情况不甚了解,无法对许多政治问题发表中肯的意见,而且他们不懂英语……久而久之,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就成了惯例,内阁只需要在会后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而国王在1714年以后,从来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尔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尔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事实上,沃尔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 ——摘编自吴于虚、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犮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四者为大宗。茶叶六县皆产,木则婺源为盛,店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 ——顾炎武《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 材料二当时在某些生产部门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新型的劳资关系。不少徽商恰恰成为新生产关系中“资”的一方。……徽商崛起后,竭力扭转“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明代初期对商人在服饰、住房、交往、子女参加科举等等方面均有一系列限制规定,决不允许突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等级限制又是在长三角首先被徽商冲破。……明后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人们纷纷冲破封建礼法的等级限制,享受他们原来所不能享受的生活。徽商对这股奢侈之风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选自王世华《明清徽商是长三角兴起的重要力量》 材料三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徽商商业经营的主要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明清商帮是中国近世社会转型的助推器。”这一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
33. 难度:困难 | |
在工业革命前的几个世纪中,商业革命促进了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中世纪,世人眼中商人是只知道推销商品和交换货币的奸诈之徒,“教会咒骂他们,因为他们的生活专注于物质利益”。在18世纪,商人成为英国社会生活中的理想楷模。约瑟夫·艾迪逊说:“没有比商人更有用的人。他们能以互相交流的形式把人们编织在一起,分配自然的恩赐,为穷人找工作,把财物加给富人,把华丽给予伟大者”。 ——摘自萧国亮等《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指出英国商人地位的新变化,并分析其社会原因。 国际贸易估算值(单位:百万英镑) ——罗伯特《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 商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有着一定联系。贸易的扩大,对实际收入有着许多积极的直接影响。它向那些生产出口商品和加工进口商业的制造业提供日益增多的就业机会,投入到制造业的资本增多了。在利润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对发明和技术革新感兴趣。 ——摘自萧国亮等《世界经济史》 (2)根据材料概述商业革命的表现。说明你是如何理解“商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有着一定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