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

A. 促进了文化融合

B. 维护了社会公平

C. 有利于专制统治

D. 加强了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大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 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 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C. 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好的权力交接制度

D. 强调嫡长子继承制出现的必然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D.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假使有一位秦朝高官,他每天的工作很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要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是

A. 太尉

B. 丞相

C. 廷尉

D. 御史大夫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秦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 人口增长迅速

B. 商品经济发展

C. 专制权力加强

D. 儒学成为正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A. 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 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

C. 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D. 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下列选项中,与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

A. “相地而衰征”

B.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 “燔诗书而明法度”

D.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中央集权的“大厦”。下图中空格应填写的制度为

A. 分封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科举制度

D. 三省六部制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 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 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 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 英军笼络了下层民众

D. 清政府已经完全失去了民众支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道光皇帝于1842年7月发过一道密谕:“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道光皇帝与英方妥协议和

B. 清统治者仍然端着天朝上国的空架子

C. 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 此密谕促成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战争,但结果却是英国获胜。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是因为(    

A、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B、综合国力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C、战争性质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D、战争的结果与作战方针有直接关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梁启超认为:“乙未和议成后,士大夫渐知泰西之强……颇有上书言之者。”这里“乙未和议”的结果是

A. 允许宁波等地对外通商

B. 允许列强在华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允许列强在华驻扎军队

D. 允许列强享有领事裁判权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冰心晚年时,曾打算撰写一部纪实性的长篇之作《甲午战争》。老人多次提笔,可是一个字都没有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冰心“气”“哭”的原因是

A. 清政府割让了香港岛

B. 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烧毁

C. 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D.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关税的机会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租借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可怜卧榻横陈夜,时听旁人鼾睡声。”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东洋兵房》反映了

A.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

B. 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

C.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D.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文章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

A. 侵华英军

B. 英法联军

C.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日军

D. 八国联军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00年,八国联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 表明了清政府意图逐步收回国家主权

C.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 说明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 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使清政府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 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观察下图,从各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这种情况出现在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中日甲午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给它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

这样的认识

①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

②体现了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

③是为西方列强的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重大历史事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签订了《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以后,伦敦曾经“兴奋若狂”,众多英国商人把钢琴乃至吃西餐用的刀叉都大批搬到中国来,在他们的梦想中:“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一双袜子,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在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绝大多数贫穷的中国人更是买不起远不如土布耐穿的洋布。

材料二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外国的要求未予理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一中“梦想”破产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英国提出修约的目的是什么,清政府是怎样答复的,带来了什么影响?

(3)继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进一步影响有哪些?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中华帝国沿海省份的一些地方被几个欧洲强国控制的非常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

材料二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我们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指中国)的巨大利益。

——材料一、二均据美国总统麦金莱的国会咨文(1898年12月)

材料三对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均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1899年9月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材料一中的“非常事件”是指哪一现象?当时,美国为什么没有参加这一事件?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要求在中国攫取“巨大利益”的背景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说明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