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发展 及 第16课三民主义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

A. 魏源的《海国图志》    B. 张之洞的《劝学篇》

C.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D. 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二、null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李鸿章说:“自嬴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该段话表明李鸿章

A. 反对改变中国的传统

B. 主张革新落后的传统

C. 建议大臣要逢迎君主

D. 反对西方的革新活动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下面能分别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 洋务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四、null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A. 毛泽东思想

B.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 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 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 魏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孙中山

 

六、null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梁启超提出“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主张“革命者乃神圣事业,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两人都主张

A. 君主立宪

B. 民主共和

C. 民主政治

D. 三权分立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维新变法是一剂假药,因为当时甚至连中国领土也成了外国民族瓜分的对象,而且中国的经济也崩溃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维新变法不具备成功的社会条件

B. 中国被列强瓜分,完全沦为殖民地

C. 维新变法如昙花一现,有名无实

D. 清朝经济因无新经济成分而“崩溃”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A.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 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 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是他发表文章,指出了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又是他发表文章,提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也是劳工的胜利;还是他信心十足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是

A. 毛泽东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鲁迅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李贽笔下的孔子

C.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一运动思想主张的内涵相一致

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整风运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 君主    B. 科学    C. 西学    D. 民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A. 夺取地主土地    B. 收买地主土地

C. 土地国有政策    D. 国家核定地价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幅对联中的先行者(  )

A. 洪秀全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毛泽东

 

八、null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1818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100年后的1918年,马克思主义开始从学术媒体上传入中国,受此影响,中国开始了

A. 辛亥革命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共产党早期建设运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列宁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其具体指向

A. 民族主义思想

B. 民权主义思想

C. 民生主义思想

D. 民主主义思想

 

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十、null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有及权利”这句话反映出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 反对民族压迫

B. 反对君主专制

C. 反对满洲贵族

D. 反对帝国主义

 

十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①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②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特点; ③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④被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十二、null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又赞扬太平天国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 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 二者革命前途上的一致性

C. 二者革命纲领上的一致性

D. 二者革命立场上的一致性

 

十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

A. 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正平等    B. 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 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 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共和主义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国民党一大期间,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大会就毫无意义。这表明孙中山(    )

反帝视作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      把反帝主张同反帝具体目标相结合

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    完全接受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十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

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请问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看待他们这一观点?

(3)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它有什么重大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