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宁夏孔德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null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社会有“出妇”之道,妇女没有家庭财产的继承权,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随夫,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这种现象根源于

A. 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原则

B. 宗法制的宗族森严原则

C. 宗法制的父系血缘继承原则

D. 早期政治制度的“家国同构”原则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表明

A. 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B. 政治制度变革具有必要性

C. 周王室与周边少数民族间的矛盾突出    D. 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开始遭到破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权。”该体制是

A. 宗法分封体制

B. “丞相”体制

C. 监察体制

D. 科举选官体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某史书这样描述某个机构:“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史书所描述的机构应该是

A. 唐朝尚书省

B. 唐朝中书省

C. 唐朝门下省

D. 元朝中书省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A.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 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

C.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D.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三、null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 地方无选官权

B. 察举制的弊端

C.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题文)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 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 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A. 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 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 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D. 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曾朴的《孽海花》描写一位叫做米筱亭的新进士,原是监生出身,因为娶了前科状元的女儿,颇有惧内之名。一次不知怎样又得罪了太太,招来一顿臭骂:我是红顶子堆里养出来的,仙鹤锦鸡怀里抱大的,这会儿,背上给你驼上一只短尾巴的小鸟儿,看了就触眼睛。算我晦气,嫁了个不济的阌茸货。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    )

A. 外国人把花翎看成服饰上一种可笑的累赘

B. 清代的官服在官场中划分出严格的等级

C. 清廷小官在家穿着考究甚至可以对太太发号施令

D. 米筱亭之妻抱怨丈夫不着中西合壁的中山装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麦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殷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 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C. 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D. 确立了分权制衡权力结构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

A.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 国王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

C. 议会和首相之间权利制约

D. 全体公民参与程度高,民主比较彻底

 

五、null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南京条约》中那项规定体现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A. 割占香港岛

B. 开放上海,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C. 赔款2100万银元

D. 英商进出口货物所教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六、单选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 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 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 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 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七、null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泌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

A. 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 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 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八、单选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长江

C. 挺进大西南

D. 挥师大西北

 

九、null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 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B. 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C. 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十、单选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十一、null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随着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动用武警力量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这就迫切需要立法明确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职责。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的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央军事委员会

C. 中国国务院

D. 武装警察总部

 

十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 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 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 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十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71 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A. 以民促官    B. 国际推动

C. 官方交流    D. 以官带民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 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 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 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 根本利益的趋同    B. 军事冲突的加剧

C. 国家实力的消长    D. 敌对意识的淡化

 

十四、null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 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建立北约组织

D. 实行军事援助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是指

A. 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 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C. 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 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十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下列关于井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井田有公田、私田之分

B. 井田制瓦解与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密切相关

C. 商鞅变法时秦国废除了井田

D.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A.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 均有无而通万物    D.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辗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

A. 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 地方自治的市镇

C. 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D. 沿街开铺的街市

 

十六、null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 乡村市场的繁荣

C. 坊市制继续实行

D.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十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 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 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 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 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A. 强调重农意识

B. 关心百姓疾苦

C. 申饬官员无能

D. 关注地方稳定

 

十八、null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这里雇了一个阿拉伯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返回之时)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这批货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率领这支船队的航海家应是

A. 哥伦布

B. 达·伽马

C. 迪亚士

D. 麦哲伦

 

十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 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 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 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他注意到了英国

A. 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 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 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 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二十、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l951年l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l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材料三l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4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美元,88%为赠款。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中,有的观点可以互相印证,有些观点却互相矛盾。请你就这两方面的情况,从材料中举例说明。

(2)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19世纪末,农业设备在变化。从美国传入第一批收割机、蒸汽脱粒机、割草机。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然而取代了大量劳力。

材料四: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被称作“农业革命”,然而这些改变并不像工业上的变化那么迅猛,所以称之为“农业变革”较为妥贴。

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从此土地由农业工人或小耕作者耕种。

1850年左右,将农民系于土地之上并迫使他们耕种土地的封建制在西欧已基本上消失……

由于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欧洲人口的食物得到改善,周期性缺粮情况越来越少,但发展并不均衡。

农业变革使工业化更充满活力。农业的盈余创造了资本,资本再次投入运输业与工业,促进了新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材料三、四摘自《欧洲史》

(1)依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及对欧洲带来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