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
2.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 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 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 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 D. 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
3. 难度:简单 |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这一“变局”在秦朝突出表现为 A.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 建立完善的选官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 制定系统的法律制度
|
4. 难度:简单 | |
《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 消除社会动乱,强化君主专制 D.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稳定统治秩序
|
5. 难度:中等 | |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A. 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 秦朝的郡县制 C. 西汉的郡国并行制 D. 元朝的行省制
|
6. 难度:简单 | |
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区别最大的是 A. 中央机构的设置 B. 地方制度 C. 皇帝权力 D. 根本目的
|
7. 难度:简单 |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
8.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职官》中总结到: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明清时43%的进士出身贫寒家庭,这反映了科举制度 A. 完全实现了官员的公平选拔 B.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 C.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D.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变动
|
9. 难度:简单 | |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下列最能反映作者的观点是 A. 从汉朝到清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应给予地方一定权力 C. 宋代以后,地方逐渐失去了活力 D.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斗争呈此消彼长之态势
|
10. 难度:中等 | |
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这句话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A. 削弱了中央集权 B. 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C.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 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
|
11. 难度:中等 | |
在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 皇帝显示自己威风 B. 皇帝安危国之大事 C.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 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
12. 难度:中等 | |
《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 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 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 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
13. 难度:中等 | |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最主要差别是 A. 地方长官的名称 B. 地方长官权力的大小 C. 地方长官的任免方式 D. 皇帝是否总揽一切大权
|
14. 难度:简单 | |
明朝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乱等为“十恶”重罪;专门增设“奸党”这一罪名;增设“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明律所特有的列罪条款。这些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 B. 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 C. 明朝成为一个法治化国家 D.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了协调
|
15. 难度:中等 | |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16. 难度:简单 | |
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
17. 难度:简单 | |
明代内阁与清代军机处 A. 都介入国家机要政务 B. 都不参与国是决策 C. 是专制主义强化的产物 D. 导致了政治腐败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述,正确的是 A. 秦始皇首次提出并且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汉武帝实行科举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 宋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 清朝设立军机处,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
19. 难度:简单 | |
某中学进行“3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有误的是 A. 场景一: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 B. 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 C. 场景三: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D. 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
|
20. 难度:简单 | |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希腊地区的贫穷使得它比东方各国发展缓慢 B. 希腊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它产生了不同于东方的政治制度 C. 正是因为希腊地理环境的恶劣才产生民主政治 D. 地理环境决定了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
21. 难度:简单 | |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平民的胜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 它明确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 B. 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特权 C. 它使平民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 D. 法律内容基本上都是习惯法的汇编
|
22. 难度:中等 | |
古希腊民主政治建立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B. 较早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 C. 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家 D. 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
|
23. 难度:中等 | |
考古发现,刻有被放逐的铁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100枚,系14人所刻写,这反映了希腊民主制度的 A. 公正性 B. 广泛性 C. 局限性 D. 传承性
|
24. 难度:中等 | |
古希腊的雅典首席将军伯里克利指出,“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下列雅典政权机构中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会议 C. 陪审法庭 D. 元老院
|
25. 难度:中等 | |
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A.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B. 正式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C. 加速氏族制度的瓦解 D. 缓和了阶级矛盾
|
26. 难度:简单 | |
有一个关于陶片放逐法的传说:一位不识字农夫请人代写他觉得应该放逐的人的姓名,代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该传说反映了陶片放逐法 A. 具有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 B. 具有保护民主政治免受破坏的一面 C. 操作程序粗陋被人利用的一面 D. 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
|
27. 难度:简单 | |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A. 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 B. 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 C. 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 D. 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
|
28. 难度:中等 | |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溃。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 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 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 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
29. 难度:中等 | |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 B. 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C. 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D. 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
30. 难度:简单 | |
186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推动议会改革,主张扩大选举权。他被指责为“自己阶级利益的叛徒”“在激烈斗争中丧失原则的机会主义者”。由此可知,在当时的英国( ) A.代议制可反映多数国民的利益 B.资产阶级日趋保守 C.自下而上是民主化的主要形式 D.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艰难
|
31.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元史》 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 (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
32. 难度:中等 | |
根据设问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鸦片战争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于1840年1月16日到议会发表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演说。支持鸦片烟贩的自由党在议会中占多数,并促成了政府对中国使用武力的决定。而战后,中国道光皇帝发了一道密谕,命令有关大员赶快与英国议和。这一密谕直接由皇帝口授,军机章京抄录而下达,朝中大员几乎无人知晓。紧接着,林则徐被革职,清廷大员伊里布等人与英国议和。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1)请列举反映出英国和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写出两国政治制度建立的重大事件。 (3)从中比较一下英国女王和中国皇帝在权力和地位上的不同。
|
33.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五百人)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下表是某学校高一学生对于英国代议制形成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的罗马法体现了怎样的法律精神和原则? (3)《权利法案》颁布有何实质意义?你认为材料三中英国组要得出最后的结论,还要补充哪些史实?(至少举两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