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一、null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文章指出:“(古代中国)这一制度是在中央王朝掌握大量可自由支配的土地和人口资源但王朝自身又无法实现直接控制的情况下,委派亲信建立对王朝负有责任和义务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政权的国家管理形式。”该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察举制

D. 内阁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西周、春秋时代,贵族和国人都被集体安葬于公共墓地。按礼,一般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宗主有紧急的事情,有时也要去族墓报告祖先。这就是族墓制度。族墓制度适应了

A. 分封同性诸侯的需要

B. 宗法制度的社会环境

C. 世袭王权的需要

D. 私有制迅速发展的现实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西汉王昭君在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而被改名为王明君。这种为尊者讳

A. 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B. 是对前人的一种尊重

C. 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 缓和了当时阶级矛盾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箭头的含义是

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路线

B. 秦王赢政对六国进行各个击破

C. 汉代政治稳定与领土的扩张

D.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汉武帝通过举贤良对策等方式,在身边集中了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他们由庶僚加衔待中、诸曹、诸曹、给事中,从而成为内臣。他们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延争而诎大臣。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

A. 重用近侍之臣以强化皇帝权力

B. 使内外朝权力平衡

C. 提高内臣水平以使之独当一面

D. 告诫自己人外有人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据史料载,宋仁宗朝的参知政事吴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于上”。可见当时

A. 参知政事地位高于宰相

B. 皇权旁落导致宰相专权

C. 政治清明有赖于贤相

D. 宰相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元朝此措施

A. 导致了国家贫弱

B. 废除了丞相制度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结束了郡县体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反映了

A. 皇权的衰落

B. 地方势力膨胀

C. 分权与制衡

D. 内阁制的运作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巨相见,无论宣寺不得参,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一一现象主要是清代

A. 政治体制不断强化的产物

B. 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C. 提高办事效率的必然选择

D. 弥补废丞相弊端的结果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上述规定

A. 带有直接民主色彩

B.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 废除了陶片放逐法

D. 表明罗马成为了帝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土丁尼亲自主持编纂了由《查土丁尼法典》《法学阶梯》等组成的《民法大全》。这部法典究整地和系统地保留了罗马法的精华,被恩格斯称为“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恩格斯的判断依据是该法

A. 是罗马法走向成熟、完备的重要标志

B. 由皇帝亲自主持编纂,意义重

C.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影响重大

D. 保留罗马法的精华,系统全面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美国,“政府只能行使被授权的权力”这个原则是被广泛确认的,“凡是联邦宪法没有被授予或没有禁止的权力由各州分别保留或由其人民保留”。这体现的原则是

A. 邦联制

B. 代议制

C. 联邦制

D. 共和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尼克松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美国总统也多次否决过国会议案。这主要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是

A. 分权制衡

B. 两党制

C. 中央集权

D. 联邦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在法国,经过1870年9月,1871年8月与1875年1月三次努力才赢得一个勉勉强强的共和国。由此可知法国

A. 共和国很快会夭折

B. 共和派不占优势

C. 共和之路非常艰难

D. 共和观念很难普及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这里的大猛兽是指

A.俾斯麦             B.帝国议会

C.普鲁士            D.德意志

 

三、null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此规定表明当时德国

A.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B. 国家军事权力属于宰相

C. 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

D. 立法事务受制于行政权力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学者研究后发现.“《权利法案》颁布后还没有严重地削减英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法国虽然有了1875年宪法,但总统麦克马洪的野心还能看得见;而《德意志帝国宪法》更是不用说了……”他的研究能反映出

A. 君主立宪制弊端日益显现

B. 封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 代议制确立之初还不完善

D. 宪法确立也不能充分保证民主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农民不是一个先进的阶级,因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非理性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宿命的悲剧。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 天京变乱

B. 推行《资政新篇》

C. 盲目排外

D. 反击英法列强干涉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洪仁玕在某个文件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

A. 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

B. 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 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 先进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五、null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台湾人民痛心疾首“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与这一现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英法联军占领广州

B. 太平天国进攻上海

C.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

D. 日本割占中国领土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时人记载,“罗稷臣星使之弟照禄,自河南赴津,有洋书两箱……途次被匪(指义和团)系了树下,过者辄斫……一仆自言相从多年,主人并非二毛(指说洋话、用洋货的人),亦为所杀。”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 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

B. 具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C. 遭到清政府的残酷镇压

D. 不具有任何进步意义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边漫画反映了“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弱者”所代表的政府被迫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可以称之为20世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表明辛亥革命

A. 实现了民主

B. 赢得了民族独立

C. 存在着妥协

D. 迎来了国外王者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某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A. 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

B.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 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D. 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说:“清朝江山不可收拾,于是而南北和议开,于是而非袁莫属之论起……加以远闻国人,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大功亏于一篑,故不得不舍外交之良机,而奔驰回国。”材料反映了

A. 列强准备武力干涉革命

B. 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C. 君主立宪政体广受推崇

D. 辛亥革命果实已被窃取

 

六、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阀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初的科举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人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由于科举成就和荣耀主要取决于才学,因此社会上逐渐流行起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傾向。一个学子花费全部的青春用于备考,经常会有一些人倒霉地在十来次三年一度的科试中落第——这样实际上就花去了一生的时间。即使是那些考中的人也会因思想过度紧张而筋疲力尽,被折磨得唯唯诺诺,成为官场上一些谨小慎微、平庸的官吏,不会构成什么挑动事端的威胁。无怪平唐太宗会志得意满地评价说:“天下英才尽入吾毅中矣!”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伯利克里曾自豪地宣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体现雅典人这种公民主权观念的,便是民众(公民)大会权力至上的制度。

——《论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二古代(雅典)和现代的民主模式存在相似的地方:首先是民众的广泛参与,只不过参与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其次,进行政治决策和政治管理的人要向民众负责。

——《黄洋谈雅典民主与西方民主传统》

材料三奴隶主利削阶级民主意味着对奴隶和非公民群众专政,这种民主政治同历史上剥削阶级国家采用的其他各种政体并无区別。而这种民主政治向历史上剥削阶级国家采用的其它政体形式相比,有相当的进步意义。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践表明,保证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国家非但可以很好地履行对奴隶、非公民群众专政的职能,而且可以很好地平衡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各集团的利益,较长期地保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如何评价雅典民主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伯利克里对雅典民主判断的依据。

(2)以古雅典和美国政治体制为例,说明材料中“民众的广泛参与”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雅典民主制。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中央机构的结构网

材料二“在平民院(下院)旁边存在一个进行修正的,从客不迫的立法机关是极其有用的”,因为“有一个议院性质、组成人员不同的议院”。“上议院拥有延迟议案权力的议院会阻碍议会暴政的出现,尽管它不会防止革命或给革命带来多大障碍”。

——摘編自【英】白哲特《英国宪制》

(1)指出推动材料一图示的政体结构确立的背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议会和国王之间的政治关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的作用。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破一岛一省震。骚一省各省震。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不实。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

材料二中国军队的抵抗虽英勇(计有两江总督裕谦、关天培、陈化成二提督、张朝发、葛云飞等五总兵殉国),但也无法对抗英军的刺刀冲锋;所持火器或按200年前的书本临时抱佛脚制成。或直接袭用清初乃至前明遗物;参照古法纵火船烧英舰,却以在远距离中炮覆没了局。

——《鸦片战争:全球GDP第一照样挨打》

材料三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给本国政府汇报时说:“中国军队虽然在数量上较日本有相当的优势。但训练方面尤其是管理方面远不及日本。无远见和缺乏军事知识的中国当局,将面临着海军舰队被彻底摧毁的危险。”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1)根据三则,分别分析两次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从上述战争中国战败的史实中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