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一第六章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 要依据生产力水平调整生产关系

B. 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C. 要遵循客观规律

D. 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null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977825,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引用了毛泽东的一段话: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这反映出当时

A. “拨乱反正工作取得进展

B. “倾思想影响依然存在

C. 确认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毛泽东思想已有了客观认识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在遭到红卫兵强行批斗时抗议道:“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严厉制裁的。”这样的事发生在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 三大改造时期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在“文革”最严酷的时期,“朱德的扁担”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朱德只是诙谐地笑道:“扁担可以先借给他用几天,迟早还是要还的嘛。”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①“文革”时期“左倾”错误盛行

②“文革”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③朱德对这种现状的结束充满信心

④朱德认为“文革”不是严酷的时期,扁担会要回来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四、null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文革全面发动

B. 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

C. 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 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人民代表大会多年没有召开;

各级领导机关无法正常工作;

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

社会极度混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历史史实,其中践踏法制、践踏人权的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文革研究专家金大陆统计,文革十年间,有着上千万人口的上海,离婚率低得惊人,平均每天只有不到18对夫妻离婚。当时人们对于离婚问题的认识,不包括

A. 离婚是与两个凡是唱反调    B. 离婚反映资产阶级思想严重

C. 离婚是蓄意给社会主义抹黑    D. 离婚是想学美帝国主义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新中国建立后,标志着依法治国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转变为国家政治目标的会议是(    )

A.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B.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C. 中共十五大    D.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制度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民主政治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期我国确立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共同管理、团结一致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强调“君权”,后者源于“民权”

B. 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 都主张无论官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些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持续过程。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我国在民主政治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是在建国后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多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增量”的有

①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②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有(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六、null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状告村长,但最后当村长被警车带走时,秋菊拖着沉重的身躯追赶警车,她艰难地爬上一土岗,望着绝尘而去的警车,一脸茫然,喃喃自语道:我只想讨个说法,咋把人抓走呢?下列表述是某班学生的观后感,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它反映了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能体现人民的愿望

它反映了我国落后地区农民的传统意识与现代化法制观念之间的冲突

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条款,出现在1982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是

A. “合作社经济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应扶助其发展”

B.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 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 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 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架构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12年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实施30年大会时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此观点实际强调了

A. 加紧社会主义立法工作

B. 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C. 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监督

D. 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0210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司法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首发式。该法典囊括了我国全部现有的法律规范的文件形式,同时也收录了我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材料说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是我国根本大法

B.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已经建设成为依法治国的国家

C.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司法部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

D.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七、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汲取古今中外法制建设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这一重大任务的实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民向国家)假铁器,(因使用过多)销敝不胜而毁者,为用书(以文书上报),受勿责……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麇卵谷,毋毒鱼鳖,置井罔,到七月而纵之……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

——摘自《云梦秦简》

材料二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摘自(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材料三这部《宪法》诞生于文化大革命后期,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因而,它在指导思想和具体规定上都存在许多缺陷。……因修改宪法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开展阶级斗争”,使国家的工作着重点不可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国家机构的规定极不完备,并规定不再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位。这部宪法不仅缩小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范围,而且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

——摘自《百度百科·七五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律中有哪些值得今天借鉴与提倡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代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的相关史实。

(2)材料二反映的“无罪推定”原则,体现了怎样的法律观念?《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它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针对“七五宪法”的严重缺陷,1982年宪法进行了哪些具体修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的道路上进行了长期探索,逐渐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从1976年到2013年,美国联邦政府曾关门18次,最短的1天,最长的21天。2013年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民主党同僚控制的参议院与共和党议员占多数的众议院,在医改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参议院多次否决众议院通过的限制奥巴马医改方案的预算案,致使政府因预算“难产”而关门。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此次关门至少已给美国造成经济损失240亿美元。

——摘自央视网新闻频道“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专题新闻

材料三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民族、民权、民生方面概述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事业?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依法治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一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前述之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

美国1787年宪法第3条第1款规定:“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材料三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人民版历史教科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那些政治原则。

(3)结合材料三,指出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有什么重要意义。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政治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东西方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二: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就坐享民族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三: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国以来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实现“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是中国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并不断完善的历史时期。现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2)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尝试走“美国人的路”。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实践活动是哪一次历史事件?列举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3)依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4)依据材料四、五,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