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时作业
一、null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上引文出自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强调人民政协的作用和性质时讲道: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材料意在说明

A. 人民政协已没有存在的必要    B. 人大与政协职责应各有侧重

C. 政府决定健全民主集中制度    D. 国家要放弃多党合作的制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下表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下表人。这一规定

A. 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

B. 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C. 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

D.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

 

三、null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 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 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 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下列对材料中有事好商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人民直接当家作主

B.对话协商有利于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

C.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相契合

D.适应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深有感触地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我愿意在这个方针下,尽力联系原国民党及与原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团结在政府的周围,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应有的作用。”引发邵力子感触的是新中国实行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五、null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8年或者1975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 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B. “文革”期间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C. 新时期法制建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D. 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六、单选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改革开放后30年的“民主增量”的有

①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整个讨论过程非常热烈,各位代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各种各样的观点激烈碰撞,共同纲领草案反复修改,几易其稿,才凝结成7000字的最终版本。忆起当时的情景,历史亲历者还有可能说

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     B.充分肯定了西藏自治区取得的成就

C.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人民当家作主第一次被写进建国大纲

 

七、null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最早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文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八、单选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1962年,溥仪自述:“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伪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该材料可以说明

A. 溥仪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溥仪的帝王观念没有真正改变

C.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广泛的民主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落实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由此成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号之一。文中“站起来了”就当时而言是指新中国的成立(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实现了人民的自由平等  D.保证了国家主权的完整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中央人民政府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改造发展为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材料反映出中央人民政府

A. 实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B. 分期对西藏各地区实行援助

C. 让西藏人民自己治理西藏    D. 以实现西藏发展为首要任务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这一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提出

D. 笫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九、null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民主党派的赞成。这说明当时多数民主党派

A. 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B. 支持中共反对独裁

C. 追随国民党实行社会变革

D. 要求实现和平民主

 

十、单选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这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和人民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  )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结束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宣告确立

C.国家根本大法和人民民主政权建立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宪政基础奠定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②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③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④是中国共产党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十一、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制度文明是一个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大保障,法制是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人民的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中华民国约法》对人民的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三、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七、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民的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三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部宪法在人民的自由权方面的主要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2)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背景。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在人民的自由权方面的主要进步是什么?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明代将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而且将土、流截然分开,自成体系,界限十分清楚。有明一代,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及蛮夷长官等司,纯属土职,是土司的专有名称。土司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文职属吏部验封司,武职属兵部武选司。隶验封司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司者都指挥使领之。土司官品共十四级,自从三品至从九品,皆按其名号为分等级。宣慰司宣慰使从三品,宣抚司宣抚使从四品……从官品上看,土府、州、县等官与同级流官品级无异。宣慰使略低于布政使(从二品)而与布政司左、右参政(从三品)相当。土司承袭之权握于中央,没有朝命不得承袭。明代特别重视对土司子弟的教化,并把入学读书习礼作为土司替袭的必由之路,借以“变夷俗之陋,杜争夺之源”。明代以前,朝廷在经济上对土官的要求不严,或有贡无赋,或虽有贡赋而无定额。明代进了一步,每置一土司,皆定其赋税。土司平时必须“附辑诸蛮,谨守疆土”,防止境内发生骚乱、暴动及盗贼之事,维持地方治安,此即所谓“保境安民”。战时,土司必须听从征调,由朝廷任命的将帅统一调度指挥,配合有关军事行动。

——史继忠:《略论土司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土司制度的特点。

(2)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中国古代土司制度相比有哪些优势。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毛泽东统一了中国,给予人民一套新的道德观,提高了工农的地位,并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廉洁的政府。……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

材料二1956年底,第一个到“红色中国”的北美记者、美联社的兰卡什尔在游历8000公里后,发表了关于中国的预见性报道:“中国就像一部由6亿个零件组装的超级机器,以最快的速度运转着。”兰卡什尔写道,“6亿中国人忘我地埋头苦干,要把他们落后贫穷的祖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蚂蚁山”上的理想与奋斗》——西方媒体的六十年“中国故事”

材料三1976年毛泽东去世,一位摄影师在珠江边,拍下了晨练的老人戴着黑纱打太极拳的照片。他感到,“新时代已经到来了。”他后来成为《时代》周刊的驻京摄影记者。“中国人把一个巨大的包袱放下来。”他说。在大连理工学院,一个滑冰的学生展开双臂,从毛主席像身边掠过,把它甩到身后。“如果当时我没感觉中国在变的话,这个事情可能在我眼中一下子就过去了。”

——《“蚂蚁山”上的理想与奋斗》——西方媒体的六十年“中国故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是怎样从政治上提高工农地位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这部“超级机器”高速运转中的成功与失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是怎样迎来“新时代”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