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单元第16课 综合探究:中日近代改革比较(练习)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所说的“大梦之唤醒”表现为。

A.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

B. 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

C. 暴露清政府的腐败,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D. 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

 

二、null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正沿着资本主义轨道快速发展

B. 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社会进步

C. 黑船来航对日本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D. 幕府的高压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要求的是。

A. 废除封建身分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B.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D.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D. 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A.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 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起来

C. 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 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百日维新宣布废除八股取士,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裁汰冗员“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对这种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改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

②加大了反对改革的势力

③促使慈禧太后扼杀改革

④维新派缺乏改革的策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 君主专制

B. 联邦制

C. 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 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

C. 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 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与西方国家工业化相比,明显的特点是。

A. 私人投资

B. 国家投资

C. 外资投入

D. 国家扶持

 

四、null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主要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 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奉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帝是

A. 道光帝

B. 咸丰帝

C. 光绪帝

D. 宣统帝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①解放思想

②建立社团

③兴办学堂

④创办报刊

⑤提倡女学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的近代天皇政治体制的标志是。

A. 幕府统治被推翻

B. 明治维新开始

C. 明治维新期间自由民权运动掀起

D. 《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六、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行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