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  )

A. 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 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 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 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二、null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土地归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其他一切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使土地所有权达到平均,从而达到他称之为“大协作”的理想社会。借鉴这种思想创造自己理论的是

A. 洪秀全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毛泽东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孙中山曾说:国民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这表明民族主义

A. 就是消灭所有的满洲人

B. 就是要建立汉族人的国家

C. 不是单纯反满理论

D. 体现了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孙中山读到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一书后,提出:“亨利之学说,深合乎社会主义之主张,而欲求生产分配平均,亦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亨利的学说”影响了孙中山的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三大政策

 

四、null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1918年孙中山致电苏维埃政府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员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更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孙中山祝贺十月革命的胜利

B. 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C. 孙中山希望中俄两国加强合作

D. 建立社会主义成为孙中山的政治理想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孙中山说: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 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 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美国之所以富强,不是由于各邦之独立自治,还是由于各邦联合后的进化所成的一个统一国家。所以美国的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结果。中国原来既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 材料表明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

A.建立美国式的联邦共和国                 B.反对各省自治和实行联邦制度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主张民族独立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六、null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共的“新三民主义”,即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请问孙中山先生所阐述的新三民主义中,能突出体现这一点的是

A. 反对民族压迫

B.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 限制小私有者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 武装夺取政权

B. 联合地方实力派

C. 建立责任内阁

D. 实行新三民主义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孙中山认为,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为此他(   )

A.核定地价,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发展实业,推动全国铁路建设

C.领导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改组政党,谋求国家和平统一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后发表的一篇文章《我同毛的会谈》中这样毛泽东的基本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论点的是:

A.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B.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开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发动文化大革命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 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 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毛泽东的著作和内容不相符合的是

 

著作

内容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探索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新民主主义论》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D

《论十大关系》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理念的大杂烩。此言反映了

A. 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自由主义

B. 早期毛泽东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

C. 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D. 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最有可能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八、null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11年6月22日求是理论网认为:“邓小平……最伟大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什么重大理论问题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任务

C.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D.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与方向

 

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      

A.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

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优越性,应该承认现实

C.中国只有走向市场经济,否则无法实现现代化

D.中国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取长补短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

 

十、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族主义,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材料三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

(3)结合材料一、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发展及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则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述李鸿章的目的。

(2)1905年后,材料二所述“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受到林肯什么思想的启迪?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革命失败原因有哪些认识?基于这些认识,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伟大转变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