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淮南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null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这种天下观

A. 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

B. 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

C. 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

D. 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 兼相爱,交相利

B.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C.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易中天在《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材料意在强调两者都

A. 消灭异端思想

B.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C. 推动文化繁荣

D. 以强制政策确立皇帝权威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据该图得到的信息有

A.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    B. “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科书

C. 推动西汉察举选官制度的发展    D. 地方教育系统日趋走向完善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宋代皇帝曾经多次中饬服饰“务从简朴””不得奢华”,特别是对妇女服饰要求尤为严格,一改唐代妇女服饰袒胸露背的风尚。《宋史》记载:“妇人假髻并宜禁断,仍不得作高髻及高冠。”材料主要反映出

A. 庄子的“齐物论”

B. 墨子的“节用”

C. 董仲舒的“儒学独尊”

D. 朱熹的“存天理”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王守仁认为“圣人原与凡人一样,并没有全知全能的天赋,他们也只是能够发现自己的良知”,这一认识被后世一些学者评价为“圣凡平等观”。王守仁该思想最有可能影响的学者是

A. 王夫之

B. 李贽

C. 顾炎武

D. 黄宗羲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梁启超、谭嗣同倡民权之说时,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孙中山等革命派在宣传民权主义时,也借助《明夷待访录》。材料意在说明《明夷待访录》

A. 倡导民主共和制度    B. 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C. 推动民权得以实现    D. 影响近代民主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从明代后期开始,一些儒生一改“束手谈心性”,转而研究外国史、蒙元史、科技史,一大批关于农业技术、军事武器、医学制药的著作问世。这反映了

A. 儒家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B. 有识之士批判君主专制

C. 程朱理学失去主流地位

D. 时代特征推动学风转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评价古希腊某哲学家时指出:他认为智者的相对主义的感觉论只能助长个人利已主义和享乐主义,是造成社会道德混乱的思想根源;他在古代希腊首次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该学者评价的是

A. 普罗泰戈拉

B. 苏格拉底

C. 莎士比亚

D. 康德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古希腊人所尊奉的诸神,不过是大写的人,呈现出人格化和世俗化的特征。这说明古希腊

A. 缺乏神圣的宗教信仰

B. 哲学研究以人为主题

C. 具有征服自然的能力

D. 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某思想主张“走出修道院,大步跨人生活的集市,把规矩渗透到尘世生活,并以不懈努力的创业精神和反对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积极进取增加财富,践行自己的神圣责任,光大上帝的荣耀“.下列与该思想明显不符合的是

A. 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B. 我自己个人奋斗,发家致富,不是我贪财,而是上帝要我去当商人,让我去奋斗

C. 上帝凭耶稣的救世功劳而赐予信徒灵魂的超自然恩赐,人们可通过祈祷求得一切

D. 上帝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意大利画家米开朗琪罗的宗教题材画《创造亚当》中,最显眼的是那生命的火花即将要从主神的指尖跳到亚当的指尖。此画的创作历史背景是

A. 人文主义在欧洲的传播    B. 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

C. 宗教改革冲击了意大利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从中可见

A. 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 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C. 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 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主张

A. 反对宗教信仰,倡导自由平等    B. 抨击教会权威,倡导信仰得救

C. 倡导理性主义,主张平等法治    D. 反对宗教狂热,维护现存契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 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

B. 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

C. 甲骨文→楷书→小篆→隶书

D.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在西方社会转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在同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A. 固守农耕经济的生产方式

B. 受到西方殖民者侵扰

C. 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 经济发展停滞倒退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进入近代,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界隐藏的力,它不是人们熟知了几千年的生物力,而是人自己创造的力,被誉为“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这种“力”是指

A. 蒸汽

B. 电力

C. 太阳能

D. 核能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力。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懦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该学说

A. 否定人类自身价值

B. 直接指导启蒙运动

C. 促进经典力学发展

D. 颠覆教会创世学说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867年,王韬漫游法英等国,后在《纪英国政治》中写到:“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火器之精良,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对材料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A. 王韬对西方社会制度存在误判

B. 英国之行开阔了王韬的视野

C. 王韬赞成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 对洋务运动有一定程度反思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

A. 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B. 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C. 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D. 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

 

三、null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图报纸说法正确的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从1920年开始,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五所大学讲授“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1923-1924年,他又先后在北京大学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等课程。这些做法

A. 表明李大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B. 说明马克思主义已成社会思潮主流

C.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13年,康有为等在山东曲阜召开孔教会第一次全国大会。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还相继成立了一些名目不同的尊孔组织,如“孔社”、“宗圣社”、孔道会”等。时人张尔田在《为定孔教为国教事敬告两院议员》中主张:“欲谋长治久安,非从根本上解决不可。”这从侧面反映了

A. 民从参政意识普通提高

B. 民国政府维护宗教信仰自由

C. 启发民众觉悟的迫切性

D. “尊孔复古”逆流终究不得人心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当二十世纪初,反满情绪己弥漫开来,所谓种姓革命己成为人们所欢迎、了解的时候,孙中山则强调指出,“兄弟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灭满族民族,这话大错。”“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问题》)这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

A. 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

B.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C. 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D. 反对盲目排外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宣称:“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新三民主义”宣称“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上述变化反映出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A. 随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而调整

B. 以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为转移

C. 与中国革命任务的联系更紧密

D. 具有十分明显的阶级属性特征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05年,孙中山明确把‘平均地权’作为民生主义的核心,并解释其含义是:核定天下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土地增值归国家所有,以防止贫富悬殊而实现国民共享国家财富。”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    ②关注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

③注重缩小贫富差距                  ④实现了“平均分配土地”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赢得了农民的支持,同时日本人在东部沿海的进攻又削弱了蒋的政府,毛泽东逐渐扩大了他的力量。”在上述观点所体现的时期或时段里,毛泽东发表的重要论著最有可能是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新民主主义论》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论十大关系》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下列选项中思想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应有误的是(  )

A. 董仲舒新儒学——汉代“大一统”    B. 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

C. 启蒙思想——美国1787年宪法    D. 毛泽东思想——“大跃进”运动

 

五、null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但后来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原因是

A. 全面抗战的胜利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C. 国共十年的对峙

D. 新中国的建立

 

六、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

(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材料一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等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