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卷历史 Word版含答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西汉时期            D.明清时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表,(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朝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A. 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B. 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C. 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D. 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文物中有一盏雁鱼灯,不仅造型精美,而且使用时还可避免房间空气污染,尤其令人惊叹。从雁鱼灯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A.中国人自古重视节能环保,在海昏侯时开始出现环保灯

B.西汉雁鱼灯不仅工艺精湛,还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C.西汉海昏侯直接使用生活器皿当照明用具,一物多用

D.为西汉列侯的车與制度做了全新的注释

 

二、null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这一理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真正体现是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对下图时间轴所列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 地理大发现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内在动力

B. 殖民扩张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推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D. 世贸组织建立标志着全球化形成

 

四、null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

A. 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 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 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 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促进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在第④段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黑奴贸易攫取巨额财富

B. 重化工业居主导地位

C. 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

D.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 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C. 外国商品倾销内地拥有免税优势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剑桥中华民国史》认为,在民国的头十年中,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企业也有增加。但在1914~1918年间,直接投资很少。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A. 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减弱

B. 民族工业抵制外资工业

C. 经济发展受国际环境影响

D. 政府政策大力干预经济

 

六、null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我国在制订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从中可以看出

A. 三个方案都可行

B. 只有第一个方案是可行的

C. 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

D. 三个方案都有冒进的倾向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账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     )

A.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 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C. 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 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八、null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读下列四幅宣传画,根据图文信息,宣传“大跃进”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83年我国实行“利改税”(将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政策试点后,某国营企业利润逐渐形成的利税占比如下,据此分析可知

A. 改革促使国企效益显著提高

B. 高税率严重增加了企业负担

C. 彻底打破了指令性计划体制

D. 调动了国营企业生产积极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④结束的原因在于出现了

A. 经济大危机

B. 罗斯福新政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以下论断正确的是

A. A理论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B. 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 罗斯福新政在B理论指导性进行

D. 经济“滞涨”促使A理论在80年代复苏

 

十、null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77年10月,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新宪法的决议,随后举行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通过了苏联新宪法。勃列日涅夫胜利的宣告:世界上第一个全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大法通过了,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事实已经由宪法固定下来。“新宪法”通过表明苏联

A. 全面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B. 摆脱了思想僵化的斯大林模式

C. 人民的利益得到全面保障

D. 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受到束缚

 

十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每年春夏之交,位于德国西陲的亚琛举世瞩目。因为此时,这座古老的帝王之都要向那些为欧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颁发“卡尔奖”。2002年“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欧元。这主要是因为欧元

A. 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有力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 欧元已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

C. 欧洲的使用说明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D. 欧元的使用使德国的地位得到加强

 

十二、null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图是21世纪初的一副经济漫画,他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 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 世界银行主导权变更

D. 中国加入世贸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芭比娃娃于1959年5月举办的美国国际玩具展览会上首次曝光,由美泰公司拥有及生产,目前为止,其职业已经超过80种,所代言的民族有45种。这表明

A. 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的不断融合

B. 美国借玩具市场进行文化侵略

C. 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逐渐趋同

D. 社会分工和国际关系更加有序

 

十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06年5月英国《卫报》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形成真正意义的全球化的关键是

A.苏东国家转向市场经济

B.国际组织促进交流合作

C.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D.美国实施单极世界战略

 

十四、null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在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实现集体化,但农业的产量确是非常的令人失望。这说明

A. 一五计划严重脱离了当时苏联国情

B. 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化的道路弊端严重

C. 农业集体化拖累了苏联的工业建设

D. 战争环境致使苏联忽视了农业生产

 

十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 中国城市职能发展不完善

B. 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城市负担

C. 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D. 欧美列强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磅)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B. 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C. 英美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

D. 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衰退

 

十六、null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有学者提出“据美国最近经验——成长缓慢、生产力下降——使人怀疑如果我们继续授予政府前所未有的权力…迟早一个更大的政府会毁灭我们因市场自由而取得的繁荣,以及独立宣言中信誓旦旦的人类自由。…相反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此主张提出背景

A. 胡佛政府反危机举措失败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新经济的出现

D. 美国陷入“滞涨”困境

 

十七、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13年9月对中亚的访问中,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联系的复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请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不仅传承了古老的历史记忆,而且昭示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未来的合作方向。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综合国力强大时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历史性开拓,不是建立在战争征服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在中国综合国力强大的基础上提出的,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周民良《中国经济报告》

材料二“整个丝绸之路,按直线距离计算总共为4200英里,按实际路程计算则为6000英里,即相当于地球赤道长度的1/4。张骞是所有中亚地理探险家中最伟大的一个;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交通干线中最长的一条,是连接各民族和各大洲之间最有意义的链条。”

——斯文赫定(瑞典)著《丝绸之路》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形成及长期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2)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主席马克乌赞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要目的是促进中国与中亚、欧洲的合作,这肯定能够引起各方的共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什么肯定会引起各方的共鸣。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当今新丝绸之路与古代丝绸之路有哪些不同之处。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以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互相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一个世界性的市场。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材料三“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对这一趋势的出现如何评价?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5年是个重要的年代,中外史家多把此年作为划分历史阶段的坐标。荷兰著名历史学家伊恩·布鲁玛说:“1945年是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整个20世纪下半叶,乃至直到今天的世界发展脉络,都在这一年里埋下种子。”

我国近年有学者提出异议:不同意以1945年为界将世界史划分为两个阶段,认为“1945年说”不能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全貌,这个时代是两种制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为主,多种力量从对抗到并存与竞争的时代。1955年冷战格局形成,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稳定局势。从20世纪初到1955年间,“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从1955年至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摘编自【荷】伊恩·布鲁玛:《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标志年的信息,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简要分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