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 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 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C. 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D. 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
2. 难度:中等 | |
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 A. 周王室安全 B. 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 C. 王位世袭制 D. 嫡长子继承父亲的权力
|
3. 难度:中等 | |
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度 B. 三公九卿制 C. 皇帝制度 D. 宗法制度
|
4. 难度:中等 | |
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 B. 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 C. 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 D. 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
|
5. 难度:中等 | |
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 A.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 B. 三权分立的民主化的特点 C. 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 D. 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
6. 难度:中等 | |
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材料中的现象 A. 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 B.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 C. 说明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 D. 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
|
7. 难度:中等 | |
针对军机处的“有官无吏”现象,清赵翼说“枢廷义取慎密,有官而无吏。”也有学者对此指出:“始密且速矣。”军机处名义上虽然有官,但实质上除了皇帝,其他人全都是吏,是真正的“有吏无官”。对军机处的“有官无吏”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便于严格保密 ②利于提高效率 ③加强君主专制 ④其实是有吏无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
8. 难度:中等 | |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贫富不均 B. 莠民作乱 C. 民性懦弱 D. 吏治败坏
|
9. 难度:困难 | |
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 人民的迫切愿望 B. 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 知识分子的共识 D. 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
10.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
11. 难度:中等 | |
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
12. 难度:困难 | |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 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 B.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 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
13. 难度:中等 | |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14. 难度:简单 | |
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20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 A. “一国两制” B. “和平统一” C. “九二共识” D. “国共合作”
|
15. 难度:中等 | |
1997年6月30日23点50分许,英国查尔斯王子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一百五十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这一仪式标志着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 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 D. 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
16. 难度:困难 | |
1949年到1959年,国庆阅兵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从1949年的“万国造”到1954年“全苏式”,再到1959年受阅部队的最新式武器装备由我国自行制造。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 B. 中国承担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 C. 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D. 外交“一边倒”局面日益巩固
|
17. 难度:简单 |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方针进一步发展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
18. 难度:简单 | |
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 《共同纲领》的颁布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
19. 难度:中等 | |||||||||||||||||||||||||||||
如表为全国1977年﹣﹣1982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
对参加高考人数的变化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 A. 文化大革命 B.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恢复高考制度 D. 改革开放
|
20. 难度:中等 | |
周恩来在谈到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时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中美来往的收获就在这里。”这说明中美关系的突破 A. 提高了中国的大国形象 B. 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 C. 促进了中美间友好交往 D. 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
21. 难度:中等 | |
(题文)(2017年江苏卷)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 参加万隆会议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出席日内瓦会议 D.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22. 难度:中等 | |
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该国际会议是 A. 雅尔塔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万隆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23. 难度:中等 |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A. 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 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 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D. 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
24. 难度:困难 | |
1950年,当中国要收回美国在北京的兵营地产时,美国政府竟然以撤回所有在华官员为要挟,没想到中国政府的回答竟是:“我们宁愿看到所有美国官方人员能够更快地离开中国。”在谈到外援时,政府总理周恩来也强调:“外援如有利于中国当然要,但不能依赖,即使对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这反映出新中国外交 A. “另起炉灶”的政策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独立自主外交原则 D. 对美苏一视同仁的态度
|
25. 难度:中等 | |
历史留下了无尽的讽刺:三十僭主(雅典历史上最残暴的统治者)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苏格拉底案可以判断 A. 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 B. 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容易导致权力滥用 C. 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 D. 民主程序的公正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公正
|
26. 难度:中等 | |
贡斯当认为:雅典人几乎把全部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军事与公共服务之中。这种投入的回报是,他们在共同体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他们理解的自由主要是今与公共事务辫论与决策的权利。这种对自由的理解是基于雅典人的 A. 民主理念 B. 公民意识 C. 共和观念 D. 法律规定
|
27. 难度:中等 | |
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为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这表明罗马法契合近代社会的主要是 A. 罗马共和精神与近代吻合 B. 自然法的人人平等原则 C. 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 D.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
28. 难度:中等 | |
《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万民法》规定,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这些规定体现了 A. 疑罪从轻 B. 以礼入法 C. 礼法并重 D. 公平正义
|
29. 难度:中等 | |
《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当事人双方)不能和解,则(他们)应在午前到市场或会议场进行诉讼。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自己案件)”这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 A. 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 B. 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 C. 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 D. 摈弃旧有的风俗习惯
|
30. 难度:中等 | |
在古代罗马,“罗马人根据罗马法而生活,异邦人则根据自己的城邦法而生活”。材料说明当时罗马 A. 公民存在着严重不平等 B. 国家尚未实现行政统一 C. 以法治国原则得到贯彻 D. 法律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
31. 难度:中等 | |
某法律文献记载道:“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政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这来自于 A. 美国1787年宪法 B.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32. 难度:中等 | |
对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这说明德国体制 A. 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 B. 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C. 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 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
|
33. 难度:简单 | |
有史学家评论近代英国某一历史事件:“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都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的:王权保留了,但丧失了它的专制性质;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主体,但在形式上承认了国王的最高地位.”这一历史事件是 A. 处死查理一世 B. 光荣革命 C. 克伦威尔独裁 D. 责任内阁制瓦解
|
34. 难度:简单 | |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A. 行政权 B. 立法权 C. 司法权 D. 外交权
|
35. 难度:中等 | |
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 A. 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 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 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 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
3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时期,雅典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个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六千。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十年。 材料二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该机构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会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此。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组成所谓议员团,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议事会的职务。它不仅从事一般审判工作,而且在立法活动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十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战时他们统帅陆海军,掌握一切外交事务 ——臧嵘《历史》 材料三: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并指出它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哪些? (3)据材料三,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
37. 难度:困难 | |
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根据下列两幅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比较题1和图2,这两幅图所体现的政治体制有和不同? (2)题1示意图中,如果唐太宗下令治理黄河,应该有哪一省负责实施?下图联邦政府的权利构建体现了什么原则?这一原则是由哪位思想家在哪一场运动中提出来的? (3)下图和下图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和共同点?
|
38. 难度:困难 | |
美国宪法是世界近现代史上最稳定的宪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1787年宪法,有学者评价道:“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法律中蕴含着一个国家数百年来的发展,不能以对待数学书中定理与推论的方式,来对待法律;要理解法律是什么,我们必先知晓其过去,了解其未来趋势,必须同时参考法律的历史与当前理论。” ——摘编自【美国】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普通法》 材料二1869年2月26日,美国宪法通过“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以前曾服劳役而遭受剥夺,此时尚不包括性别。”1919年6月4日,又通过“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即确立女性的选举权”。 ——摘编自《美国宪法修正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的制定属于“经验”产物的理由。 (2)1787年宪法确定的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4)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宪法修正案出台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