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天津市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文)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 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 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C. 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D. 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美籍华裔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主要表现是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行省制取代封国制

D.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古希腊的宗教是由诗人、艺术家以神话故事为主要内容创造出来的,并且各城邦分别建立起他们自己信仰的神。他们对神的祭祀仪式非常简朴,祭司从普通民众中进行选任,没有专门的祭司阶层,也没有统一的宗教信条的束缚。古希腊的这种宗教观

A. 孕育了人文主义传统

B. 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C. 促进民主政治的确立

D. 促使了基督教的产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公元前445年,罗马保民官坎努利斯提议平民有权当选执政官,因贵族的执意抵制,改设贵族、平民均可当选的军政官,行使执政官职权。贵族随即提出增设检察官,只从贵族中推选。该历史现象说明了

A. 罗马对外征服过程中的矛盾突出

B. 罗马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C. 万民法的出现是历史选择的产物

D.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尖锐复杂性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钱乘旦在《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一文中说:革命(光荣革命)是以维护议会的权力为出发点的,由此才引申出议会主权人民主权的思想;但是当革命最终以人民的名义把权力放回到一个人手中时,那么革命又如何解释它的合理性呢?于是,王权在英国重建,而且恢复王权的人正是那些多多少少都曾投身革命的人……这样,一方面是专制王权重现的危险,另一方面是对革命深刻的疑惧。英国人不得不试图找寻解决的方法……”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光荣革命

A.以避免军事独裁为主要目标

B.只是反对专制并不反对王权

C.是看似合理实际并不合理的

D.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权所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他主要想说明

A. 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 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C. 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力保证

D. 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

B.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国家立场影响战争的性质

D.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03年,有人指出“(中国)不自立,必灭亡,必(被)瓜分……各省先行自图自立”,提出“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也……筑成广东自立之势,以建立全中国自立之起点”。此类观点在当时蔚然成一种思潮,并加速了“预备立宪”中清政府对地方自治的认同。这种思潮本质上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提出掀起了革命运动的高潮

B. 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必然结果

C. 清政府中央集权统治的实质性瓦解

D. 先进知识分子要求在中国建立联邦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觉悟社是周恩来、邓颖超等二十余名青年在天津组织起来的革命团体,成立于1919年9月16日。周恩来在觉悟社的第一次讲话时曾说:“我们要组织团体,出版刊物,以改造学生的思想,进而唤起劳动民众的觉悟。”从当时的背景看,周恩来等人成立觉悟社的根本目的是

A. 宣扬新思想    B. 提高民众觉悟    C. 积聚革命力量    D. 改造旧世界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黎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放弃在湘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并创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而认为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边区挺进,黎平会议的决议

A. 为新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 使中共确定移师陕北的战略方针

C.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

D. 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枣宜会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当代一位西方学者指出:“马克思关子贫穷将迫使工人阶级发动革命的预言并没有实现,部分原因在于这一预言受到了及时理会”——19世纪下半叶,“政府加快了为民服务的步伐,尤其表现在统一管理大众卫生、教育和食物供给”:“雇主们开始提高工资,改善工作状况。”“经济繁荣发泄了无产阶级的怒火……‘你不可能煽动一个衣食无忧之人闹事’”。这位学者强调

A. 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自我调整

B. 政府和资本家的积极合作避免了社会动荡

C. 工业革命促成经济大发展和工人阶级状况改善

D. 西方社会从此开始建立现代意义福利国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段话应出自

A《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五四宪法

D.八二宪法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除了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A. 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

B. 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 实现村民直接处理事务

D. 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153月,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

A. 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 海协、海基会的沟通

C. 两岸三通的扩大

D. 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也是百年留学史上,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 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    B. 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

C. 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D. 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49年联邦德国建国后,在与苏联以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中奉行强硬的政策。1969年社会民主党执政后,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西德对外政策的转变

A. 受美苏冷战重心转移的影响

B. 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C. 受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制约

D. 体现出两极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 苏商和晋商    B. 浙商和晋商

C. 徽商和晋商    D. 苏商和徽商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

A. 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

B. 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

C. 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

D. 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如图是某文科生学习地理时用到的一幅地图,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下列人物最早到达该图涉及地点的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英国工业革命后,统治阶层中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说明他懒惰无能。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国家和社会与此无关。该主张体现了

A. 重商主义

B. 自由主义

C. 社会主义

D. 民族主义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世纪推动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根本动力是

A. 工业革命的展开    B. 内阁制的形成

C.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 殖民扩张的需要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有学者评论:“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位学者所要表述的观点是

A. 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C. 新能源的利用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

D.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 提倡民本

B. 呼唤仁爱

C. 强调理性

D. 倡导美德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A. “君权神授”思想

B. “大一统”思想

C. 反专制思想

D. 理学思想

 

二、null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李贽主张在自由竞争中“各遂千万人之欲”,王夫之鲜明地提出了“人无不自谋其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的命题,戴震亦认为“凡事之经纪于官府,恒不若各自经纪之贵”。三者观点的共同之处是

A. 反对重本抑末,主张“工商皆本”

B. 反对闭关锁国政策,主张对外开放

C. 猛烈抨击封建伦理道德抑制人性

D. 反对行政权力支配社会经济运作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

A. 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

B. 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

C. 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

D. 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世界文明史》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近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文中“整个欧洲思想界”主要指的是

A. 相时论的提出    B. 文艺复兴的兴起    C. 宗教改革的进行    D. 启蒙运动的兴起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

②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

③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

④私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

材料二: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到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权相当限缩,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

——波利比阿《罗马帝国的崛起》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四: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不同的治国模式,分析这两种治国模式形成的背景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区别,分析这种区别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初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有义务对社会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即使是专研汉学的学者也放弃了传统的不问世事的态度,所有晚清士人都坚信,在公共事务上他们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汉学、宋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士人阶层的多领域探索。

材料三法国波旁王朝视庶民如草芥,一些启蒙思想家“各奋于学问,各发为议论,以天斌之才为贵,不以人授之爵为贵,申下界之困顿,烛世间之情理”,于是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高毅、徐前进《中国语境中的欧洲启蒙运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社会影响。

(4)综上,谈谈你对知识分子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