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清华大学2017年12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在西周时代,除了中央直接分封各路诸侯外,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再分。诸侯一般将中心地区留给自己直接统治,其余土地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卿大夫,此类封地叫采邑,卿大夫也将自己分得的采邑再分割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士,称作禄田。于是,全国就形成了一个以王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四周拱卫的统一的等级分明的宗法分封政治结构。下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体现了周天子高高在上的君主专制权威

B. 体现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C. 体现了西周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的血缘关系

D. 体现了周代礼乐文明下君臣的文化联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南宋宰相杜范在描述宋朝的政治制度时说:“凡废置予夺,一切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有未当,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得以缴驳,台(御史)、谏(谏官)得以论奏。是以天下为天下,不以一己为天下,虽万世不易可也。由此可知他认为这一制度

A. 确保了君主决策的正确性

B. 起到了消除君主专制的作用

C. 体现了君臣共治的理想

D. 军国大事均由朝臣议定

 

二、null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就北魏“均田制”,著名学者黄仁宇做了如下的归纳:“魏之‘三长’、‘均田’以及(其后)各朝的‘府兵’,都系用‘间架性的设计’作基础,也就是先造成理想上的数学公式,广泛地推行于各地区。行不通时,互相折衷迁就,只顾大体上在某种程度上的可行,无意以条文作主,凡事认真。这种办法施行至公元775年安禄山叛变时,已不能继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政府制度在实际推行中受挫

B. 材料分析出唐朝灭亡的原因

C. 黄仁宇否定三长均田府兵制

D. 材料认为政府执行力度不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晚清诗人黄遵宪的名篇《今别离》中写到:“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人所述现象发生于

A.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 新航路开辟时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从唐人感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到宋朝士子相信“唯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制相比,宋代

A. 增加了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

B. 糊名法保证了考试更加公平

C. 考生在朝中已没有权贵支撑

D. 学子更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鹜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论“中体西用’,》中说,“用”在“体”中会发酵,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因此洋务运动中的好些人,觉察到梗桔与荆棘,寝寝乎要以“西体”为法,去改变中国的某些旧制。作者意在说明:

A. 戊戌维新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

B. “体用”言论为引进“西体”开路

C. 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历程障碍重重

D. 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32年3月中共中央局召开江口会议,讨论中央红军行动方针问题。毛泽东提出红军应集中力量向敌人统治比较薄弱、党和群众基础比较好、地形条件比较有利的赣东北方向发展,然而中央局多数人坚持临时中央的主张,力主红军主力夹赣江而下,夺取赣江流域的中心城市。这表明当时:

A. 中共中央失去共产国际指导

B. 中共中央内部存在路线分歧

C.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深入人心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尚未成立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公民大会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权利机关,但实际上国家的最高权利为贵族所控制,公民只能就贵族的提议进行投票表决。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实行改革,由公民组成的五百人会议取代了贵族会议,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公民大会成为实际上的权利中心。这一变化反映了:

A. 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B. 五百人会议是最高权力机构

C. 贵族权利在雅典政治中清除

D. 雅典民主程度已大幅度增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某学者认为:“他们的目的只是想把基督教变成具有更多人情味和世俗色彩的宗教,让基督教多一点儿人情味,少一点儿神圣性;多一点儿尘世色彩,少一点儿天国气味。”他们所发动的这场运动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清教徒运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1698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代表英国与别国政府谈判,签订了反法联盟密约,但这么大的事情直到1700年才为议会和政府所知晓。尽管议会表示不满,但威廉却行之泰然,认为这次行动并未明显超出他的特权范围。威廉的这一做法实质上反映了:

A. 议会主权原则在英国尚未确立

B. 王权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被削弱

C. 国王议会共享权力有历史渊源

D. 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形同虚设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国内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地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国防力量十分薄弱。……但很快苏联就从一个“扶木犁穷国”发展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强国,其得益于

A.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D. 斯大林模式的推行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1971年西方十国集团针对美国接连爆发了美元危机重新调整黄金确定货币价值的固定汇率,美国同意把美元贬值7.89%,1973年美国再度宣布美元贬值10%。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修改国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条款的建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这材料主旨在于说明:

A. 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巨大冲击

B. 汇率的自由化市场化得已实现

C. 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束缚已崩溃

D. 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因时而变

 

三、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附近,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顺治元年十二月在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史称圈地令。顺治二年九月,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顺治四年正月第三次圈地,圈入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42府。三次共圈占土地约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35万余项,一晌约15亩),“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妻李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农民或流亡他乡,造成大量流民、乞丐的出现。清初战事频繁,所受地亩并未能悉心耕种,“致失耕种之业,往往地土旷废。”康熙八年(1668年)五月宣布停止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下令“嗣后永不许圈”,圈地正式告终。

材料二圈地的现象很早就在英国发生了,不过到15世纪末羊毛价格迅速上涨时,圈地运动才大规模开展起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薄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他们变成新贵族,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约占该郡土地2%,大部圈占地变成牧场。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莫尔在《乌托邦》(1516)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加速了圈地的进行,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18和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269万公项共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英圈地运动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中国圈地运动的不同并分析其成因及影响。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图强主张,未得响应,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2.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拉开了百日维新的序幕。

3.1899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津地区扩展。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向京津地区扩展,列强派兵干预。

4.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在日本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清政府相继推行“新政(1901年开始)”和“预备立宪”(1906年开始)。

6.1902年11月,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办爱国学会。

7.1904年2月,日本对驻守旅顺俄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

8.1909年9月,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就所谓“间岛问题”达成妥协,引爆此后国会请愿运动。

9.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

10.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1.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2.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中国网《辛亥革命大事年表》

材料为辛亥革命的大事年表,从表中提取相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8年后全国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即“第一轮土地改革”,是建立新中国后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化顺利加快乃至中国经济长期保持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但是,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全国各地出现了农民土地承包权分散、土地经营规模偏小、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等,不能适应当今土地大规模集中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使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这是农村现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这将再次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持续不断的强大动力。习近平强调,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2014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四部分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中作了阐述。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正式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新政策,其基本原则: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创新,支持基层先行先试,靠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扶持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违背承包农户意愿、不得损害农民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坚持经营规模适度,既要注重提升土地经营规模,又要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兼顾效率与公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确保农地农用,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

—摘编自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17年农村土地流转新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17年农村土地流转新政策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同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投入军费最多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主要战千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海湾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秋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谈谈海湾战争对现代战争带来的启示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魏晋南北朝(220一589)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道教逐渐走向成熟、定型的时期。这一时期,道教经过分化与改革,使道教从早期道教那种比较原始的状态发展为有相对完整的经典、教义、戒律、科仪和教会组织的成熟宗教,并由早期民间宗教团体逐渐转变为官方承认的正统宗教。东晋的葛洪(284^-364或343)无疑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在《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和神仙方术,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抱朴子·内篇》是道教史上一部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有多种方术的包罗万象的重要著作。”

东晋的葛洪一生成就很多,其著作主要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在《抱朴子·内篇》中他还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在《肘后备急方》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葛洪还提出了不少治疗疾病的简单药物和方剂,其中有些已被证实是特效药:如松节油治疗关节炎,铜青(碳酸铜)治疗皮肤病,雄黄、艾叶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在《才包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葛洪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官方化的时代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