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认为应该实行 A. 民主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
2. 难度:中等 | |
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新三民主义
|
3. 难度:中等 | |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 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 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
4. 难度:中等 | |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 改变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 B. 反对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模式 C. 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趋于一致 D. 追求社会平等保障工农利益
|
5. 难度:中等 | |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以上言论出自 A.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
6. 难度:中等 | |
1938年10月,毛泽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 A. 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B. 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 C. 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D. 多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
7.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 A.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 新民主主义理论 C.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D.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
8. 难度:简单 | |
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全党已经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这表明 A. 毛泽东思想已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B. 毛泽东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 革命阵营已经出现个人崇拜的苗头 D. 革命武装力量此时获得了空前壮大
|
9. 难度:中等 | |
1987年,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时说:“我们过去固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导致的结果不好……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这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上述言论表明 A. 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 B. 改革开放的实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C. 邓小平注重利用国际交流发展本国经济 D. 民生问题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
10. 难度:简单 | |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一次关键性的讲话,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南方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南方谈话 A. 使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B. 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取得的成就 C. 彻底结束“左”倾思想的束缚 D. 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
11. 难度:中等 | |
虞云耀曾说:“从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同志的全部理论,都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这说明邓小平理论 A. 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B. 开创并实现了“一国两制”的理论 C. 顺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 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
12.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共同点有 ①包含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 ②实事求是 ③与时俱进 ④在批判“左”倾错误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励全党……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在伦敦蒙难期间,开始萌发了社会主义思想”。后来他对张国焘说:“社会主义的派别很多,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中的一派。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民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渊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并指出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
|
14. 难度:中等 | |
正确的思想路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引领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次“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选编自林蕴晖《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 材料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从国内外形势两个方面分析“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说明“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