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null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孔子认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所重视。“本质思想”是

A. 追求天下为公

B. 崇尚秩序

C. 主张仁政

D. 天人感应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

A. “兼相爱,交相利”

B.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C.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反映了以下哪一学派的政治思想( 

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下列可支持此观点的有

①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②墨家学说开启“重农抑商”的先河

③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

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 宣扬君权神授

B. 解释天人感应

C. 劝君主行仁政

D. 强调教化民众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

A. 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 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

C.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 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宋代,佛教认为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幻相,儒学家反对这种观点。在宋代儒学家看来,理解世界本原的核心概念应是

A. 善和德

B. 仁和礼

C. 理和气

D. 知和行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白鹿洞学规》指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己也……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由此可知,白鹿洞书院的创设精神是

A. 协助士子应举

B. 建立道德典范

C. 支持经学研究

D. 赞助社会事业

 

三、null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来变化气质。上述观点

①体现儒家的伦理道德

②借鉴道家的思想主张

③渗透格物致知的思想

④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

A. 天人感应

B. 知行合一

C. 经世致用

D. 格物致知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王守仁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据此可见

A. 王阳明鄙视孔子为圣人

B. 心学提倡善恶自明为良知

C. 知行合一是心学的精髓

D. 王阳明背离传统儒学思想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牲),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

B. 民为邦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C.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五、null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椎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

A. 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

B. 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

C. 阐强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 否定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沦

 

六、单选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 对西方科技产生爆炸性影响

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 使世界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

D. 中国文化重人伦、轻自然的传统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 重实用

B. 重理论

C. 重民众

D. 重实验

 

七、null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源自中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艺术特色是

A. 浪漫主义

B. 古典主义

C. 现实主义

D. 自然主义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文心雕龙·辨骚》认为“虽取镕经意,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这一评论反映的作品

A. 展现了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气度

B. 句式灵活,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C. 关注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D. 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A. 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 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 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八、单选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诸葛亮的和关羽的,《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此类小说

A. 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 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 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 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以下是清代的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

A. 教化功能

B. 娱乐功能

C. 程式化特点

D. 虚拟性特征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眼里,小说向来是“街谈巷语”“君子弗为”,被认为“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黜不载”。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这说明

A. 文人学士更加重视诗词歌赋

B. 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

C. 维新思潮推动文学形式创新

D. 小说通俗易懂利于思想启蒙

 

九、null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材料表明魏源

A. 认识到西方只有军事技术发达

B. 认为西方民用技术优于中国

C. 具有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思想

D. 正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十、单选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864年,李鸿章提出:“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而才亦可集。”材料表明李鸿章意在

A. 学习西洋科技和寻觅制器之人

B. 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 改革科举制促进人才培养

D. 学习外国利器以挽救民族危机

 

十一、null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以下各项中,属于“在传统外变”的代表性主张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今日策中国者,必日兴民权”

D. “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十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康有为认为: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这反映康有为

A. 反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 反对美国式政治体制

C. 主张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D. 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可能是

A.维新派批判洋务运动                 B.革命派批判维新变法

C.义和团批判维新                     D.新文化运动批判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康有为认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主张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其意图是

A. 彻底否定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观念

B. 完善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体制

C. 中西会通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D. 中西会通传播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十三、null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895年,严复在《直报》上连续发表政论文章,痛诋尊崇君主专制思想,而盛赞西方民主政治;指斥“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而人民才是国家的“真主也”。据此推知,严复

A. 坚持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B. 宣传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C. 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

D.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指出:“恰好这时候,西力东渐(即西学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得不仿效。”这种“仿效”开始于

A. 洋务运动

B. 维新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材料有可能出自

A. 《海国图志》

B. 《孔子改制考》

C. 《民报》

D. 《新青年》

 

十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晚清至民国,中国在外抗强权和内求变革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先进中国人针对“传统文化的习惯势力”和“在这种制度和文化统治下的民众的种种弱点”提出了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民族、民权、民生”

D. “民主”“科学”

 

十五、null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20世纪早期,一位旧派人士在抨击某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教,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这段材料从侧面反映了该运动的积极影响,其中不包括

A. 破除旧有伦教,冲击儒家思想

B. 变革文字语言,冲击封建文学

C. 提倡民主共和,抨击君主专制

D. 动员青年学子,革除社会旧弊

 

十六、单选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这些主张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普及科学知识                       B.方便民众阅读

C.推广白话文体                       D.服务政治革命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

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

 

十七、null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荫。诚可举政洽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A. 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 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C. 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 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十八、单选题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A. 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B. 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C. 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D. 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以上言论出自

A.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1992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基于此,我国积极探索

A. 发展外向型经济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在崭新的21世纪,党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新发展表现在

A.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问世

C.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 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十九、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苻也……皆积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捕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

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的思想能被当时的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载体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文学表达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乎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赞在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邱丽梅(中国文化精神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并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在当时被视为异端的原因。

 

详细信息
43. 难度:困难

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二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未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总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为什么能成为当时清政府的最佳选择?

(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