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形成           B.神权与王权结合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王位世袭制确立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 元朝的行省制度    D. 明朝的内阁制度

 

二、null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北宋初年,“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反映出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 频繁换相

B. 培植亲信

C. 分化事权

D. 重视法治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这材料旨在说明

A. 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

B. 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

C. 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

D. 应辩证评价八股文考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有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四、null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梭伦改革后,贵族专权的局面得到了较大的改变,但是雅典偷盗、抢劫案件明显增加,虚高谎报财产的闹剧此起彼伏,“新”问题出现了。雅典“新”问题的出现,源于梭伦改革

A. 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 取消部落为基础的选区

C. 过度削弱了贵族特权

D. 制定了财产等级参政制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德国法学家耶利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恒久的征服”。其理由是罗马法

①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②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③为国家权力来源提供法律依据,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④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六、null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人群

自由人民(含妇女和儿童)

奴隶

享有权利公民

出席公民大会

人数

90000人

365000人

约35000人

约3000人

 

 

A. 少数人的民主

B. 直接民主

C. 民主集中

D. 男性专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主要原则是

A. 保护弱者

B. 人人平等

C. 公正合理

D. 注重证据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点是    

A.反封建性  B.民主性  C.普选制  D.法制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A. 体现共和精神

B. 说明司法权独立

C. 防止专制独裁

D. 凸显行政权至上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的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俾斯麦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并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互相补充

B. 德意志开创了符合当时国情的政治体制

C. 统一后德国的制度更具专制色彩

D. 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得到全面保障

 

八、null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7-19世纪,英、美、法、德先后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其主要共同点是

A. 议会成员均由选举产生    B. 国家元首均有实权

C. 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 议会均拥有立法权

 

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 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B.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 法国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总统

D. 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立法权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

A. 中央集权原则    B. 自由平等原则    C. 司法独立原则    D. 分权制衡原则

 

十、null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法国19世纪后期的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员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有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B. 实行民主共和制

C. 议会对总统负责

D. 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十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提到: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勇(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军(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

A. 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支持    B. 中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C. 民众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D. 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淡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 否定其排外主义

B. 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 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 全面赞扬与肯定

 

十二、null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是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强烈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B. 缺乏明确的反帝要求

C. 明显的限袁倾向

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A. “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B. “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

C. “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D. “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

 

十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较,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征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毛泽东曾赋诗颂扬骁勇善战的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年下半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十四、null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927年12月,中共领导人瞿秋白在《布尔什维克》杂志上发表的《论武装暴动问题》,在坚持城市工人暴动是“革命胜利的关键”的同时,也提出了把农民暴动与开展游击战争和“创造革命地域”紧密联系起来。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 瞿秋白坚决地反对“工农武装割据”

B. 瞿秋白顽固地坚持“城市中心论”

C. 瞿秋白已萌发“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 瞿秋白彻底抛弃了“城市中心论”

 

十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9389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就是蒋介石先生。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A. 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B. 主动谋求国共第二次合作

C. 放弃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D. 积极组织和领导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观察并分析下表,从表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年代

阵亡人数(人)

年代

阵亡人数(人)

1937

125130

1940

339530

1938

249213

1941

144951

1939

169562

1942

87719

 

——据《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三期

A. 国民党军队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B.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 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力量

D. 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保证

 

十六、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中叶以后,内阁首辅的基本职权是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的基本职权是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二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三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政治文明历程》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内阁首辅与军机大臣的职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他们的出现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有哪些基本特征?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

材料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