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武威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所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周初封建的实施主要基于(    

A.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C.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D.该制度可从根本上消除中央和地方的对立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 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 全体国民

B. 全体成年国民

C. 所有的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二、null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 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C. 建立陪审法庭制度

D. 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 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

B. 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

C. 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 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

 

四、null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业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 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 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

C. 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 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688年的最后两个月时间里,英格兰上演了一出光怪陆离的巴洛克式的戏剧,剧中的男主角是两位国王,贵族们担任伴唱,入侵的军队和骚动的伦敦人是合唱队。”这一戏剧是指    

A.苏格兰起义

B.处死查理一世

C.光荣革命

D.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开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刚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海国图志》中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举有才识学术者处于。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 英国的议会制

B. 法国的共和制

C.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D. 德国的二元制君主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番话:“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这说明富兰克林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

A. 白人的利益

B. 黑人的利益

C. 穷人的利益

D. 议员的利益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如果两党的原则分歧很大,以致一执政党变到另一执政党就意味着根本转变,那就太危险了。”这番话说明的实质是

A. 两党应该保持根本原则的一致

B. 两党不能轮流执政,否则就会给国家带来危险

C. 共和党和民主党存在严重的原则分歧

D. 两党存在分歧有利于国家发展

 

六、null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10年4月19日,数百名美国民众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以南约18公里处的福特亨特国家公园举行集会,抗议美国总统奥巴马实施的救市方案和医改方案违反“宪法原则”。有权通过救市方案和医改方案,并裁决这两个方案是否违反“宪法原则”的机构分别是

A. 国会、最高法院

B. 最高法院、国会

C. 参议院、众议院

D. 众议院、参议院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最典型的共和国,它甚至被称作‘共和国之祖国’(梁启超)……其影响之深远,已让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国望尘莫及。”他评价的是

A. 德国

B. 中华民国

C. 美国

D. 法国

 

八、null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石头、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你认为该说法

A. 正确,说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 贴切,讲出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C. 不妥,三者之间不是单向制约的关系

D. 不妥,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的关系

 

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如果德国的帝国议会准备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其情况可能是

A. 帝国议会通过后即可生效

B. 帝国议会通过后由联邦议会批准生效

C. 经皇帝批准后立即生效

D. 联邦议会和皇帝根本不会批准,该法案无法通过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关税的机会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说:“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表明的本质问题是

A. 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 英法希望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C. 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 英国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泸州起义纪念碑位于四川省泸州市,为纪念杨闇公、朱德、刘伯承领导的泸州保卫战。该碑总高19.26米,基座边长12.1米,寓含泸州起义时间。这次起义被称为南昌起义的预演。这次起义

A. 是领导武装起义的尝试

B. 表明工作重心转移至农村

C. 宣告国共合作正式破裂

D. 贯彻执行八七会议总方针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 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 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 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20世纪的。“首都被攻占”是在

A. 鸦片战争中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 甲午中日战争中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注:一般认为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封建制度的结束

②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民主平等的趋势

④民族团结的重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从1924年1月后至1927年4月前,国民革命运动及北伐战争的进展,主要依赖于

A. 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统一战线的推动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推动

C. 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的推动

D. 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共合作的领导

 

十、null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 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 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 解放军入北京城

D. 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十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图是毛泽东致宋庆龄的亲笔信截图,毛泽东在信中写道:“重庆违教,忽近四年。……兹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请推断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加什么重要活动

A. 七届二中全会

B. 开国大典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D.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幅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常见的徽章,图案设计有着相同的核心要素——工农联盟。最能广泛保障此核心要素的政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结婚证“反映了

①“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②结婚有法可依

③“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

④法律制度完全遭到破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这表明

A. 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B. 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C. 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D. 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949年11月,周恩来指出:“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

①推行“一边倒”政策

②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

④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箎曾说,该组织“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精神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认同”。“该组织”指的是

A. 上海合作组织

B. 欧共体

C. 不结盟运动

D. 联合国

 

十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大国崛起》解说词中的部分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1)德国学生像“奴仆”,美国学生是“太阳”,反映了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2)从政治因素上分析两国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二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材料三: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2)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

(3)通过上述材料所反映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