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据记载,周代分封诸侯时要在祖庙举行“册命”(“册”为分封仪式上太史手持的简册,“命”为写在简册上的周天子旨令)典礼,并颁布“授土授民”文告。此做法 A. 提高了所封诸侯国的政治地位 B. 在法律上强化了诸侯的隶属性 C. 有利于传承周文化的传统形式 D. 可以防止各诸侯发生争夺战争
|
2. 难度:简单 | |
秦统一后,“采用分工的原则,建立了第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中央管理机构,以管理庞大的帝国”。材料说明秦朝 A. 实现了分权制衡政治 B. 提高了国家的执行力 C. 加强了对方的监察 D. 实现了高度的集权化
|
3. 难度:中等 | |
《诗经》的创作,标志着人们已经摆脱了远古时期神话宗教阶段的文化氛围,标志着人们已经开始用清醒的实践理性精神来认识诗这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言志”和“载道”的功能。据此可知,《诗经》的创作特色体现了 A. 诗情画意 B. 雅俗共赏 C. 浪漫主义 D. 现实主义
|
4. 难度:中等 | |
孝廉和秀才的察举,在魏晋时都采用了考试之法,郡举孝廉考试经术,州举秀才考试策论。梁武帝向出身寒微人士开放了策试之途,还允许自学者申请考试。据此可知 A. 九品中正制被废除 B. 科举制是其创新和发展 C. 梁武帝改变了统治策略 D. 寒门人士成为入仕主流
|
5. 难度:简单 | |
平宋以后江南局势长期动荡,致使元廷必须给予各军事占领区以相对集中的事权,以便遇到紧急事变能够迅速决策并付诸行动。据此可知,设置行省的首要目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稳定地方局势 C. 加强地方的权力 D. 实现地方自治
|
6. 难度:简单 | |
宋代的城市变革,表面上看是传统坊市制度解体所带来的都市风貌的变化和经济、社会、文化功能的显著增强,实质上是 A. 城市功能的日益发展完善 B. 商业经济环境的相对宽松 C. 由统治据点向文明实体的飞跃 D.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7. 难度:中等 | |
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入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 A. 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B. 徽商方式深受西方影响 C. 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D. 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
|
8. 难度:中等 | |
王守仁认为,人生追求自由,从吾所好,应该听从真己即心性或良知之所好,而不应该听从躯壳即口耳眼鼻的己之所好,这才是君子所应具有的处世开展态度。这种认识 A. 反对开展实践活动 B. 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C. 教导人们节衣缩食 D. 否定直观感受的合理性
|
9. 难度:简单 | |
根据规定,雅典公民个人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议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实质上表明 A. 雅典重视男性公民的民主权利 B. 雅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 雅典城邦整体利益高于一切 D. 雅典注重依法治理城邦事务
|
10.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定为1/12,10年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 A. 依据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 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C. 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 D. 通过万民法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
11. 难度:中等 | |
普罗泰格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有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他的思想 A. 使人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 B. 使人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C. 使人第一次从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D. 使人开始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
12. 难度:中等 | |
彼特拉克说:“在我感兴趣的事物中,我总是着意于古典,因为当今世代对于我常常是难以忍受的。”这实质上反映了他 A. 是古典文化的疯狂爱好者 B. 特别希望恢复古代的生活 C. 把古典看作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D. 主张建立民主制度
|
13. 难度:简单 | |
1456年古腾堡在美茵茨的印刷厂印刷了一本拉丁文版《圣经》,之后更多的人能够自己阅读《圣经》,自己思考,由此带来了人们对教会解释的质疑。这一现象 A. 推动了天主教在欧洲的普及 B. 有利于民众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 C. 使民众的日常生活受宗教控制 D. 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
|
14. 难度:中等 | |
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 A. 相信“人是万物的尺度” B. 宣传禁欲苦行学说 C. 坚持王权高于教权 D. 设计出理性王国的蓝图
|
15. 难度:简单 | |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勇教授在《近代史的几个问题》中说道:“贸易失衡是贸易交往中常见的现象,消除失衡,重建平衡,原本就是政府的责任。可惜的是,大清帝国的乾隆帝、嘉庆帝不明此理,而英国人也缺少足够的耐心。”导致英国人“缺少足够的耐心”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 清政府顽固坚持“天朝上国”的心态 C.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D. 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
|
16. 难度:简单 | |
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表明 A. 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彻底泯灭 B. 中国完全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C. 中外反动势开始相互勾结 D.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17. 难度:中等 | |
雷颐在《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中说:“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这种“相对”性主要反映了 A. 农民阶级不具有革命性 B. 农民阶级不切实际的空想性 C. 农民阶级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D. 理想实现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
18. 难度:简单 | |
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赖世和认为,“中国初期的近代化,着手强健有力,在今日也令人感到印象深刻。和日本成为对比仅在以后发生,如果1860年间外人赌‘成败胜负’的话,他甚至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下注”。能让“外人”“在相反的方向下注”,说明 A. 中国向西方学习更为深入 B. 中国近代化初期成果显著 C. 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偶然性 D. 日本超过中国具有偶然性
|
19. 难度:中等 | |
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宝塔擎旗进北京”指代的历史现象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 红军长征的胜利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20. 难度:困难 | |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近代出现的这些争论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人 A. 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B. 对政治民主化的不懈求索 C. 认清了西方民主政体的利弊 D. 民主思想观念的形成艰难
|
21. 难度:中等 | |
1937年3月,国民政府制定的《民国二十六年度作战计划(甲案)中明确规定:“作战期间,应有专门机关指导民众,组织义勇军并别动队,采用游击战术,以牵制敌军,并扰乱其后方。”对于国民政府制定的方案,下列有悖其意的是 A. 已预见日本准备侵华的可能性 B. 对于抗击日本侵华早有预案 C. 认识到进行敌后游击战的重要性 D. 重视对民众的指导组织工作
|
22. 难度:中等 | |||||||||||||||||||||||||
下面为新中国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据此可知
A. 中国实现了工业化 B. 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C. 中国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持续上升 D. 体现了中国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
|
23. 难度:中等 | |
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犯过类似的历史错误。如苏联的肃反运动、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等。这些错误给我们带来的共同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A.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 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 D. 社会主义建设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
|
24. 难度:中等 | |
1962年至1965年,新中国先后与日本、英国、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签订了80多项工程合同,包括引进56项成套设备,共用外汇2.8亿美元。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中国 A. 与日欧国家关系正常化 B. 依赖西方国家快速发展经济 C. 逐步推行对外开放战略 D. 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发生变化
|
25. 难度:简单 | |
20世纪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人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己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当时中国缺乏市场经济观念 B. 西方人通过社会调查看到了中国的进步 C.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环保意识上的体现 D. 为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美国政府肯定中国环境保护的努力
|
26.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
27. 难度:中等 | |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 记载的真实性 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 修撰的政治性 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
28. 难度:中等 | |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
29.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量“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录取的名额。……在西方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争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权贵的既得利益,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谘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时政治参与主体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以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时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
|
30. 难度:中等 | |
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揭示着事物的性质或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历史变化与发展规律。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31.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17年阎锡山任督军兼山西省省长后,开始推行以村为施政基本单位的“村本政治”,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村政改革的规章,推行“六政三事”,即水利、禁烟、天足、剪发(男人剪辫子)等“六政”和种格花、造林、畜牧“三事”。取消村长、村副的不动产资格限制,规定“凡年龄在25岁以上……皆有资格参选”村长、村副,这调动了人们参加村政改革的积极性,有助于团结大部分人来支持村政改革。以村好坏、村治成绩的优劣以及关注村情的程度为标准,将村治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等级,以此来鼓励和发动各村努力推行“村治”政策。规定凡“20岁以上的本村居民,均得参加村民会议(品行不端,营私舞弊及窝赌、窝盗、吸毒者,不得参加)”。由村长召集,开会时到会村民需超过半数,方可开议。制定《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并广为印发,召集村民进行讲演,宣传村政。划定村界,“村界不可轻视,村界定而人民定,地土定而收入定,以后事事皆定”。 ——摘编自郭友亮《论阎锡山“村治”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1)根据材料,概括阎锡山“村治”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阎锡山“村治”改革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