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A. 以民为本 B. 关注民生 C. 关注现实 D. 人性向善
|
2. 难度:简单 | |
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礼刑结合”。礼与法的关系极为密切,这是中国封建法律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精神,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重礼轻法”。这些的来源是 A. 法家思想 B. 儒、道思想 C. 儒家思想 D. 儒、法思想的结合
|
3. 难度:中等 | |
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 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 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C. 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D. 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
4. 难度:中等 |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 “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
5. 难度:简单 | |
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 A. “灵明”是良知 B. 万物皆有天理 C. 人与自然的和谐 D. 天人感应思想
|
6. 难度:简单 | |
朱熹从《礼记》中选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这主要因为 A.“四书”皆为孔子所著 B.“四书”的思想一脉相承 C.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7. 难度:简单 | |
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 A. 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B. 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C. 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D. 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
|
8.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
9. 难度:简单 | |
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A. 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 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C. 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D. 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
10. 难度:简单 | |
北宋著名的瓦市艺人张山人说:“某乃于都下三十余年,但生而为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至北宋末期,东京的瓦子勾栏已热闹非凡了。这体现了北宋 A. 文艺商业化 B. 写诗足以谋生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已暂停抑商
|
11.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句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 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楚辞 宋词 唐诗 汉赋 B、楚辞 唐诗 宋词 汉赋 C、楚辞 唐诗 汉赋 宋词 D、汉赋 唐诗 宋词 楚辞
|
12. 难度:简单 | |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取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
13. 难度:简单 | |
清末知识分子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从呼唤体制内的修补,到颠覆性改造。“体制内的修补”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
14. 难度:简单 | |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 颠覆孔孟学说
|
15. 难度:简单 | |
19世纪末戊戌变法运动的重大历史贡献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它之所以能在一向闭塞的中国社会中激起巨大的思想波澜,主要是因为它 A. 首次冲破了明朝后闭关锁国的落后状态 B. 开创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风气 C. 吻合了当时寻求救国出路的人们的需要 D. 推动了清政府紧跟当时的世界发展潮流
|
16. 难度:简单 | |
某学者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 明末清初的“君民共治”意识 B. 早期维新派“君主立宪”主张 C.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D. 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
|
17. 难度:简单 | |
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并没有阻挡先进的中国人继续“向西方学习”的步伐,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仅仅进行政治革命还远远不够,还要进行思想革命。这一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直接目的在于 A.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 倡导民主与科学 C. 传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D. 抨击尊孔复古的逆流
|
18. 难度:中等 | |
蔡元培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 A. 学识优先 B. 重视道德 C. 思想自由 D. 民主科学
|
19. 难度:简单 | |
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李大钊的主要目的是 A. 否定传统思想,宣传民主思想 B. 提倡儒家学说,重建公序良俗 C. 提倡新的道德,批判复古主义 D. 继承传统美德,扭转人心风俗
|
20.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 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 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C. 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 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
21. 难度:简单 | |
1956年,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说各种意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人们在学术研究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B. 任何议论都可以自由发表在报刊上 C. 思想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人们的权利 D. 宪法与法律是学术思想自由的依据
|
22. 难度:中等 | |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
23. 难度:中等 | |
“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 A. 学风淡化 B. 知识分子地位下降 C. 价值观扭曲 D. 科学发展滞后
|
24. 难度:简单 | |
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人1 元钱,将会产生7 元至12 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垄断空间技术的垄断
|
25. 难度:简单 | |
知识分子是时代和社会的脊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末到战国时期,下层平民中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从孔子起到秦代干政的韩非、李斯是一类,自庄子起到秦末的鸡冠子(注:道家代表,终身不仕)又是一类,如果说春秋早期和中期,这批文化知识的拥有者大多还只能做卿大夫的家臣,像孔子的弟子,那么,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独立人格在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极为匮乏,相反地倒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形象:依附人格。即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在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儒家学说、科举制度和宗法纲常这三张大网将知识分子的身心紧紧笼罩起,使之成为黏附于官僚政治的人格化的工具。 (许纪霖《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材料三士集道统与政统于一身……他们必须既议政又参政。民初知识分子大体上认同于士这一社会角色,也力图继承士的社会责任;但他们相对要超然一些,多数是像胡适一样倾向于“讲学复议政”,即停止在议政阶段,作“社会的良心”,把直接参政置于第二位。更有人试图将学术与政治分开,干脆钻进象牙塔,像胡适所说的“回到故纸堆中去”,不问世事。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士”如何处理与社会政治活动的关系。说明当时“士”的“思想”出现“独立的发展空间”有何有利条件。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古代知识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因素。 (3)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二,概括民初知识分子对于承担社会责任在认识上的变化。结合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4)“知识分子应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任举一历史人物,论证这一观点。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材料三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社会转型必然促使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 ——摘自楠升《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分析这一时期与前两个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
|
27.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形象指出:“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也就是说,每一次变都是外来侵略推动的产物。近代中国的思想进化,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是西方催化的结果。 陈旭麓先生还说,如果认为近代中国思想进化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那是大错特错的。这个“欧风美雨”对于风烛残年的中国社会是“和风细雨”,注入了生机;但这个“欧风美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国人自省,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的内在动力。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的主要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