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二、null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古迹与儒家思想的创立有关的是

A.

B.

C.

D.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 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 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 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 “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 “天人感应”学说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 “大一统”的主张

D. “三纲五常”学说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先有理而后有气

C. 宇宙便是吾心

D. 父子君臣,天下定理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四、null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一观点出现于

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 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 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 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 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 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达林·麦马虹著有《幸福史》,曾总结过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应填上

A. 金钱与权力

B. 法律与宗教信仰

C. 智慧和德行

D. 民主与科学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 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

A. 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B. 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

C. 赞扬君主专制制度

D. 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狄德罗说: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人人享有言论自由                   B.宽容他人

C.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D.敬畏自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该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A. 人民主权

B. 社会契约

C. 分权制衡

D. 天赋人权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着深远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以《法意》和《万法精理》的译名把《The Spirit of the Laws》这部巨著介绍给国民,该著作作者是(    )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康德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突出,主要是因为

A. 农业发展的需要

B. 手工业发展的需要

C. 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D. 是在封建迷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六、null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的科技高度发达,其中在宋元时期发明的领先于世界科技成就包括

①活字印刷技术

②制造植物纤维纸的技术

③火药制造技术

④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怀素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B. 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 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D. 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八、null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A. 《清明上河图》

B. 《鹳鱼石斧图》

C. 《墨梅图》

D. 《步辇图》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各项中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A.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D.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从汉赋、元杂剧、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繁荣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

A. 平民化

B. 贵族化

C. 神秘化

D. 宗教化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城市经济的发展

B. 社会环境的变化

C. 统治政策的调整

D. 主流思想的演变

 

十、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

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李斯上秦,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贷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如何评价?

(3)概括材料二中李斯的言论与材料三中董仲舒言论的异同。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宾诺莎在神学政治论一书中主张以圣经的历史,圣经的本身解释圣经,并批判了人民迷信圣经的想法。政治上主要有三点,每人都拥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国家产生来自于契约,民主制是最好的政体。

材料二: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开导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作为一个臣民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

材料三: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问题:

(1)对比材料一,概括斯宾诺莎政治主张的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政治观念?

(3)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什么原则?材料三与材料二比较,试分析二者思想本质上区别。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