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社会现实 C. 人与社会的和谐 D. 人的生命
|
2. 难度:困难 | |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
3. 难度:简单 | |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墨家的是( )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
4. 难度:中等 | |
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第一篇里说:“人们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做任何善事,除非是某种强制性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这么做。”还说:“饥饿和贫困使人勤劳,暴力的惩戒使人善良,使得人们达到善和正义的,正是强制的力量。”与其在人性论观点方面最相似的是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
5. 难度:中等 | |
“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 A. 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C. 出现了“诸子百家” D. 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
|
6. 难度:中等 | |
“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A. 削弱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B. 弘扬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 C. 加强思想控制以巩固政权 D. 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
7. 难度:中等 | |
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 汉代儒学的主张 B. 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C. 陆王心学的思想 D.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8. 难度:简单 | |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A. 君主批判思想 B. 经世致用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重农抑商思想
|
9. 难度:中等 | |
右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 不正确的是 A. a处:秦朝“焚书坑儒” B. 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 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
10. 难度:简单 | |
李贽在《藏书》中说道:“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这表明李贽 A. 认为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是非差别 B. 坚决反对孔子的是非观 C. 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 D. 与儒家学说势不两立
|
11. 难度:中等 | |
2013年,被誉为中国“第五发明”的珠算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一: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中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运算方法) 材料二: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里绘有算盘。关于材料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 珠算开始出现在汉代,普及于宋代 B. 珠算在北宋开始使用于经济活动 C. 珠算有其独特的运算方法和实际的运用价值 D. 材料二是艺术品,不足为证
|
12. 难度:简单 | |
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 B.宋代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
13.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A. 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B. 强调理论概括和抽象科学 C. 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D. 与农业息息相关
|
14.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部分),该画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现藏于故宫。 A. 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了北宋京城的繁华景象 B. 以文人画为主要特色,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 C. 以风景画为特色借物抒情,追求意趣 D. 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的活跃,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
15. 难度:中等 | |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较为突出。从徐渭的绘画和诗句中,我们发现文人画的特点是 A. 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 B. 吸取印度、波斯风格,色彩瑰丽 C. 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 D. 宫廷画派,富有生活气息
|
16. 难度:中等 | |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习俗风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 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 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 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 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
17. 难度:简单 | |
在阅读《诗经》过程中,你可以在其中的哪一部分看到有关董仲舒为汉武帝祝寿奏乐的情景描述: A. 风 B. 雅 C. 颂 D. 三项都不能
|
18. 难度:中等 | |
某个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带有木刻版画插图的雅俗共赏文学读物。你认为下列哪部作品最有可能创作于这一时期 A.《诗经》 B.《春望》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西游记》
|
19. 难度:中等 | |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根本原因是 A. 专制主义强化 B. 商品经济发展 C. 拜金主义盛行 D. 轻商思想淡化
|
20. 难度:简单 |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B.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
21. 难度:简单 | |
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的客观原因是 A. 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B. 清朝统治危机加深 C. 民族危机加深 D. 资本主义发展
|
22. 难度:简单 | |
康有为主张“改定地方新法,推行保民仁政”,孙中山主张“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 之”。二者在民权主义主张上的不同点表现在下列哪个方面 ( ) A.国家政权的性质 B.反对外来侵略 C.国家政权的组成 D.主张断发易服
|
23. 难度:简单 | |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 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
24. 难度:简单 | |
“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继续”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A. 反对复古尊孔 B. 主张实业救国 C. 反对封建主义 D. 主张民主共和
|
25. 难度:简单 | |
下列四种刊物中,能体现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是 A. B. C. D.
|
26. 难度:中等 | |
小丽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 ) A. 自强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新中国成立
|
27. 难度:简单 | |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 王韬 B. 康有为 C. 粱启超 D. 陈独秀
|
28. 难度:简单 | |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A. 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 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 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 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
29. 难度:简单 | |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之父),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 A. 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之位 B.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者绝对否定的偏向 C.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D. 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接受
|
30.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 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 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 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
31. 难度:中等 | |
二十世纪初,中国有学者指出“现实有时是残酷的:人们在做出那样大的奋斗和牺牲以后,换得的竟不是当初所期待的。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下列不属于“沉重的失望”的是 A. 军阀混战日盛一日 B. 尊孔读经成为潮流 C. 君主专制愈演愈烈 D. 政党政治沦为工具
|
32. 难度:中等 | |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A. 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 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 《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
33.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救亡图存 C. 反抗外来侵略 D. 反对专制统治
|
34. 难度:简单 | |
有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 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B. 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 C. 符合当时的国情 D. 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
35. 难度:简单 | |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36. 难度:中等 | |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孙中山将民权主义的内容条理化、法典化,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下面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 《兴中会章程》:“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B. 《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 《时局宣言》:“取消一切不平等之条约及特权” D. 《孙中山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
37. 难度:中等 | |
下列书籍或报刊中,体现20世纪第一个十年间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是( )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民报》 D.《新青年》
|
38. 难度:中等 | |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 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 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 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 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
39.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救国救民。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 A.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B. 实业救国,民主共和 C. 创立民国,废除专制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40. 难度:中等 | |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B. 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二,一曰“平均地权”,一曰“土地国有” C. “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D.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
41. 难度:简单 | |
民国十四年《革命》半月刊刊登了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该文章( )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B.用阶级分析法研究中国社会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
42. 难度:简单 | |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十大关系》
|
43. 难度:简单 | |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A.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 南昌起义 C. 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D. 八七会议
|
44. 难度:中等 | |
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A. B. C. D.
|
45.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A. 延安窑洞 B. 遵义会议 C. 毛泽东故居 D. 井冈山会师
|
46. 难度:中等 | |
在1978年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 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 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 C. 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 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
47. 难度:中等 | |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表明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优劣之分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 历史发展主要是由历史巨人推动 D. 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
48. 难度:中等 | |
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这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A. 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 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 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 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
49. 难度:中等 | |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全国许多高等学校被分拆,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或被停止和取消。其主要目的是 A. 学习苏联高等教育模式 B. 防止学校规模过大 C. 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D. 减少人文社科专业
|
50. 难度:简单 | |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A. 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 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 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D. 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
51. 难度:中等 | |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五位代表人物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五个派别。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所代表的派别。 编号②________;编号③________;编号④________。 (2)概述编号①、③、④所代表的派别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主要主张。 (3)编号②、③、④、⑤所代表派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
52. 难度:困难 | |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 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 材料三(结合下图)图文材料: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四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 (2)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3)透过材料三中的图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
|
53. 难度:中等 | |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迭经演变与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材料四我在他们所反对的方面看到的是对全部文化遗产更彻底、更全面的抨击。陈独秀倡导“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种种抨击不仅指向传统的儒家社会,而且指向整个传统。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四,指出“他们”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在全球化的今天,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学说?
|
5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 (3)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