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大一统,这是在 A. 公元前3世纪早期 B. 公元前2世纪晚期 C. 公元前2世纪早期 D. 公元前3世纪晚期
|
2. 难度:简单 | |
确定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顺序 A. ②①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④③
|
3. 难度:简单 | |
关于夏商西周的时代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金石并用,生产力相对落后 B. 是家国一体的部族国家 C. 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官学居主导地位,私学出现
|
4. 难度:困难 | |
下图文物启卣(yǒu)上的铭文记载,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此记载反映的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
5. 难度:简单 | |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
6. 难度:简单 | |
殷墟妇好墓中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 A. 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 B. 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 C. 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 D. 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
|
7. 难度:中等 | |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 工商食官,生产不计成本 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
8. 难度:中等 | |
《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 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 B. 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 C. 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D. 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
9. 难度:中等 | |
从下表中你能获得的相关信息有 ①青铜工具已退出历史舞台 ②生产力水平提高 ③铁制工具的类型多种多样 ④铁器使用的区域广阔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10. 难度:中等 | |
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 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 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 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仍未瓦解
|
11. 难度:中等 | |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 重农抑商 B. 统一度量衡 C. 迁都咸阳 D. 按军功授爵
|
12. 难度:困难 | |
《史记》记载:“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以上政策实施于下图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13. 难度:简单 | |
战国时期已开始形成职业官僚制度,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大人世及(袭)以为礼,城郭沟地以为固,礼仪以为纪。”(《周礼》) B.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孟子·万章》) C. “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荀子·王霸》) D.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
|
14. 难度:中等 | |
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②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 ③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 ④诸子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15. 难度:困难 | |
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D. 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
16.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不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也不关注人在自然界里的位置,而把注意力全部投在了国家管理之上。这一学派的治国理念是 A.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B.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C.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 D. 专制集权、严刑峻法
|
17. 难度:简单 |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其主张属于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道家“齐物”思想
|
18. 难度:中等 | |
汉代蔡邕《独断》中记载“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卫宏日: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纽,惟其所好。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天子权力至上 B. 玉玺为天子专有 C. 皇位世袭罔替 D. 玉玺代表信物
|
19. 难度:中等 | |
秦朝时期,北京地区的最高长官是 A. 燕王 B. 广阳郡守 C. 幽州牧 D. 范阳节度使
|
20. 难度:中等 | |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秦朝驰道的修建 A. 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B. 有效地扩展了统治疆域 C. 建立起了垂直管理体系 D.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
21. 难度:困难 | |
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 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 B. 使王国领地缩小,亲缘更近 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 D. 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皇权
|
22.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的“推恩令”在加强中央集权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因为 A. 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 B. 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 C. 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 D. 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
|
23.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结果是 A. 解决了王国问题 B. 削弱了丞相权力 C. 确立了察举制 D.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
24. 难度:中等 | |
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 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 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 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D. 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
25.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 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 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 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的主体
|
26. 难度:简单 | |
2015年,在江西南昌发掘一座汉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所含信息量大,倍受关注。 以下出土文物和结论之间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
|
27.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九章算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汇集了包括田亩、粮食、仓窖、土方、赋税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 ③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④约成书于魏晋南北朝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28. 难度:简单 | |
《汉书·食货志》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鈦(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该项经济法规所产生的影响是 A.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促进冶铁技术发展 C. 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
|
29.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河北省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两个陶俑。左为侍从俑,穿宽袖上衣,头戴黑纱制成的笼冠;右为武士俑,上身穿小袖、大开领“胡服”。两种陶俑同出一墓,形象地反映了 A. 服饰的变化 B. 汉族习武之风 C. 少数民族汉化 D. 民族大融合
|
30. 难度:中等 | |
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 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都完善基层管理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 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
3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省嘉峪关地区魏晋墓葬中的两幅壁画。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农业生产动力有了重大突破 B. 犁耕技术已在西北地区出现 C. 北魏均田制推动了农民垦荒 D. 魏晋时期曲辕犁还没有出现
|
32. 难度:中等 | |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史家称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以上言论体现出司马迁的治史原则包括 ①广集资料 ②以史为鉴 ③秉笔直书 ④以小见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先秦时期,中国人观测星象,主要是为生活生产服务,往往只描述观测结果。商周时期留下了世界上最早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利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保留下来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古希腊人带着超然的心态观察天象,试图探索宇宙的本质。公元前2世纪,天文学家希帕克斯利用天球的模型对星座进行观察,制订了一个不少于850颗恒星的星表。这是西方第一个星表。他还编制了太阳月亮运动位置表,能够预报日食和月食。 依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与希腊在天文学研究方面的异同。
|
3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原为韩国大商人。在赵国经商期间因结交秦公子子楚,后官至秦国相国,封文信侯。在他二百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大商人子贡,曾经“相鲁、卫”,“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当时,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①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门下都有大量门客。吕不韦自愧不如,便用优厚待遇招揽食客三千②人。这些门客为他撰写了二十余万字的《吕氏春秋》。据学者统计,该书大量引用各种文献,如《易》、《春秋》、《论语》、《墨子》、《老子》、《庄子》以及慎到、曾子等人的著作,“天下③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力图把各家思想综合起来,并提出“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的观点,认为“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④ 概括文中①②③编号处文句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并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示例:文句④信息:社会上出现了统一(政令与文化)的倾向。分析:国家长期战乱,人心思定:推动政治和学术的统一。
|
35. 难度:中等 | |
农业事关国计民生,历代政府千方百计发展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中发展农业的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2)请指出小农经济形成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下图为汉代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分布图 (3)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与形成这种特点相关的经济与科技因素。 材料三西晋灭亡之后,北方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中原地区的农业人口大量死亡或迁移,致使土地被大量抛荒,导致农业经济严重衰退。……长期的战乱虽然产生了大量无主的土地,但这些土地大多被强宗豪族霸占,一般的小自耕农仍无法得到足够的耕地。 ——许兆昌等著《魏晋南北朝简史》 (4)依据材料三,指出西晋灭亡后北方农业的基本情况。针对该种情况,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