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电影《英雄》中,无名(刺客)对战长空(刺客)时,给一旁抚琴的老者一把钱币,钱币有刀状、铲状等各种形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的封建社会最为广泛流通的货币一直是 A. 开元通宝 B. 五铢钱 C. 圆形方孔钱 D. 银锭
|
2. 难度:简单 | |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
3. 难度:中等 | |
据甲骨文记载,商代认为“‘帝’是王的祖宗神,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代 A. 王权借神权加强统治 B. 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C. 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 D. 确立了“家天下”制度
|
4. 难度:简单 | |
在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而“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王嬴政将“皇”和“帝”二字结合起来,独创了“皇帝”称号,这表明他 A.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B. 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C. 要为后代开创万世基业 D. 企图用神力来强化权威
|
5. 难度:困难 | |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A. 夏朝 B. 西周 C. 秦朝 D. 唐朝
|
6. 难度:简单 | |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诸卿
|
7. 难度:简单 | |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地方实行何种制度以及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最后由皇帝裁决。这种议事制度被称为朝议制度。下列关于这种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朝议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 B. 朝议有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 C. 朝议是一种民主决策形式 D. 朝议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
8. 难度:困难 | |
秦朝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对该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A. 继承了传统的贵族政治 B. 削弱了皇权 C. 随着秦朝的灭亡而取消 D. 使各部门互相配合,彼此牵制,皇帝大权独揽
|
9. 难度:中等 | |
春秋时,晋楚等国已开始了县的设置,但县大夫和县公仍大都由卿大夫及其子弟担任。战国逐渐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县令多由国君自行任免。这说明 A.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遍实行郡县制 B. 县的设置早于郡,所以县的地位高于郡 C. 郡县制的发展经历了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D. 秦朝最先推行郡县制
|
10. 难度:困难 | |
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秦朝的丞相 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 ④名义上掌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
11. 难度:困难 | |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强化中央机构 D. 修筑长城
|
12. 难度:简单 | |
汉高祖刘邦,其母梦与神遇,其父往视,“见交(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四岁时,有善相者说他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意在推动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 B.为皇权的来源罩上了神圣的外衣 C.中国皇帝都被看作龙的传人 D.天人感应说是对皇权的最好注脚
|
13. 难度:中等 | |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
14. 难度:困难 | |
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主父偃曾经对汉武帝说:“古者诸侯不过百里,疆(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为此,他建议 A. 实施削藩政策 B. 分封诸王,完善郡国并行制 C. 颁布“推恩令” D. 废除郡县制,推行行省制度
|
15. 难度:中等 | |
选举是近代民主制中官员产生的重要方式,而在秦朝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地方推荐 D. 皇帝任命
|
16. 难度:中等 | |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 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 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 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
17. 难度:困难 | |
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 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 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 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扩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18. 难度:简单 | |
“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 (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19. 难度:简单 |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 A.抑制士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 培养忠臣顺民
|
20. 难度:简单 | |
“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孝廉、秀才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材料旨在说明唐代科举制 A.继承了选官方式 B.促进了经学发展 C.扩大了举荐范围 D.淡化了门第出身
|
21. 难度:中等 | |
元朝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它反映了元朝设置行省的直接目的是 A. 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B. 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C. 消除割据隐患,加强军事控制 D. 创设行政机构,维护国家统一
|
22. 难度:简单 | |
明朝初期举行“乡饮酒礼”时,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他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有乡民若被全体与会者指摘为“顽民”,按情节可呈明政府,充军边疆。这反映明初 A. 政府注重宣传宗族自治的思想 B. 乡村管理追求民主 C. 重视宣传法规以强化地方治理 D. 统治重心转向乡村
|
23. 难度:简单 | |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
24. 难度:简单 | |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 宣政院 B. 中书省 C. 理藩院 D. 行中书省
|
25. 难度:简单 | |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 明清的君主专制 C. 浅议焚书坑儒 D. 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 材料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记》 材料四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五《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六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材料七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材料八(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问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和材料二“天下为家”各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制度? (2)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西周哪两种制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由材料四反映的制度最大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五、材料六、材料七概括此制的特点。 (4)材料八中反映了什么现象?
|
27.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2) 材料二中赵普认为唐末以来,“帝王易姓,战争不息”的原因是什么?根据赵普的对策,你能概括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吗?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有何不同。 (4) 根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