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天水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随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有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但是到了17世纪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发展棉织业的同时却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

B. 明清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压力下的一种经济变动

C. 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阻碍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

D. 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的衰退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下表为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单位:件),据此表可知

 

中原

西北

东北

江南

岭南

战国

117

29

_____

_____

____

西汉

238

54

13

47

____

东汉

467

95

41

138

29

 

 

A. 农业中心区域发生转移

B. 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发展

C. 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

D.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日臻完善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普查户口,编成户口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的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照人们的职业分为军、民、匠三大类、这一措施便于

A. 抑制土地兼并

B. 发展商品经济

C. 调和阶级矛盾

D. 强化社会控制

 

二、null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水心别集》卷二《民事上》记载:“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这段文字实质

A. 说明宋代均田制开始瓦解

B. 体现在土地流转中政治与经济因素的消长

C. 反映了租佃制经营已占据主导地位

D. 说明政府由限制到承认土地流转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的制度被北朝所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这表明

A. 官营手工业地位被民营所取代

B. 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 国家分裂阻碍手工业发展进步

D. 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政策调整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理由应是

A. 宋代文艺更多在士大夫阶层繁荣,而非在资产阶级中复兴

B. 宋代自然经济仍占主体,而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 两者的内容和所处背景很大不同,不是并行等值的发展

D. 宋代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的衔接期,并不标志着重大的思想变革

 

四、null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齐国市税在各国中最高,为总货物的2%,关税为1%。到了战国,各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B. 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C. 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D. 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明万历二十七年,山东临清爆发了驱逐税监马堂的暴动,临清每年上缴朝廷的田赋只有七八万两白银,但马堂从这里收走的工商税却达十几万两。这反映出当时临清

A. 居民鄙视从商的思想

B. 商品经济较为繁荣

C. 商人的政治地位较高

D. 官府鼓励商业经营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明淸时期,苏州家训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与其他地区相比,苏州家训中“禁戒”尤多,尤其强调戒禁赌博、诉讼和酒色。这折射出当时苏州

A. 社会秩序严重混乱

B. 城市经济发展繁荣

C. 传统文化保存良好

D. 社会风气积极向上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市场交易发展繁荣

B. 农产品大量商品化

C. 专业市场开始形成

D.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学者研究发现,关于白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唐代人与明朝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唐代人认为铜钱重要,白银一无是处。明朝的有关论述却认为只有白银能够充当货币。导致这种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B. 世界联系程度的不同

C. 政府商业政策的不同    D. 对外开放程度的不同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1600-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它使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西班牙与葡萄牙自身的衰落

B. 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

C.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 殖民扩张的影响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荷兰画家维米尔(1632—1675)《窗前读信的少女》画作中(如下图),前景处有一条颇具东方风情的毛毯和中国风格的瓷碗。从中透露出的正确信息是

A. 印象派画风盛行

B.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

C. 中国瓷器进入西方寻常百姓家

D. 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强调“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要多”,要“把自己的金钱当做诱鸟放出去,一边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该观点反映的是英国

A. 新经济时代贸易特点

B. 资本积累的途径

C. 自由贸易观点终结

D. 殖民掠夺的野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855年,英国一份颇受欢迎的杂志指出:“伦敦的雾可能会导致下层阶级道德败坏、犯罪甚至社会动荡的问题。”当时知名的艺术家和作家们也认为煤烟反映了社会的退化。以上现象反映出

A. 工业化进程中大众的焦虑情绪

B. 现代主义思潮成为社会共识

C. 民众对环境污染有着科学认识

D. 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欧美国家在亚非拉国家建立商站、租借地、移民区、殖民地,通过控制和掠夺他们的资源,构成了新兴工业世界全球经济体的中心区。材料反映出垄断资本主义

A. 不能推动农业文明地区的近代化

B. 改变了世界经济近代化的方向

C. 阻碍了工农业文明地区的交流

D. 助推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下面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

 

河北户(%)

占河北耕地(%)

山东户(%)

占山东耕地(%)

河南户(%)

占河南耕地(%)

10亩以下

51.4

14.6

57.4

19.8

55.0

15.2

10~50亩

41.1

49.6

37.8

52.2

38.4

49.9

50~100亩

5.8

20.3

3.9

16.9

5.0

19.2

100亩以上

1.7

15.5

0.9

11.1

1.6

15.7

 

 

A. 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

B. 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

C. 农业经济地域差异很大

D. 农村产业结构已发生初步改变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年代

进口

出口

1885

88200018

65005711

1895

171696715

143293211

1905

447100082

227888197

1911

471503943

377338166

 

 

A. 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B.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

C. 中国沦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D. 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改变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A.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B. 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C.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定

D.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1881,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这可用来说明

A. 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 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时

D. 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的发展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04年,(清政府)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之后,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纷纷设立商会;到1911年,各省市共设总商会34个,商会616个。商会的大量出现反映了

A.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 中国工商社团的近代化已基本完成

C. 清政府鼓励实业同新的经济形式并轨

D. 工商业资产阶级群体意识的形成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8%的利率。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500万元。这反映出当时

A. 民族工业发展日益萧条

B. 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C. 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D. 金融行业影响工业发展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表是近代重庆《商务日报》发行的广告量,据此可知这一时期重庆地区

 

1930.11

1932.5

1934.6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15

17

20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46.8

41.5

38.5

 

 

A. 反帝运动不断高涨    B. 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C.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D. 社会生活日益西化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联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这反映了

A. 战争局势阻碍政策推行

B. 新经济政策阻力重重

C. 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D. 斯大林体制完全确立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56年苏联国民收入比1913年大约增加13倍,按人口计算约增加12倍。从1918年到1957年40年间,苏联工业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同期美国只有3.2%,法国3%,英国1.9%。可见,苏联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的。这一现象

A. 说明苏联的经济发展潜力远超西方国家

B. 是苏联获得了更多经济援助的结果

C. 成就取得牺牲了太多农民的利益

D. 使苏联在综合国力上领导美国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

A. 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 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

C. 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 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凯恩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说:“我这里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就是我们能够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共同行为,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为此他主张

A. 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

C.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公民的个人利益

D. 走介于自由放任和集权之间的道路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图是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讽刺胡佛总统的漫画。胡佛手忙脚乱地照顾“关税”、“水灾”、“商业萧条”几个哇哇大哭的婴儿,而代表民主党派的驴子则在一旁叫卖着关于“美好的过去”的歌曲。以下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说明美国的共和党在美国不得人心

B. 表明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竞争激烈

C. 说明自由放任政策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D. 胡佛的执政能力较差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下图是1960年以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地位,下列各项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 “文革”期间中国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地位急剧下降

B. 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经济总量总体处于上升状态

C. 20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 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经济地位上升的根本原因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956—1960年中国74个城镇人口迁移统计表

时间

城镇迁入(人)

农村迁入(人)

1956

634

-573

1958

521

-306

1959

1436

-942

1961

-492

-110

1962

-1379

1018

 

关于该表格所示现象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为了缓解城市规模过大而产生的人口压力

B. 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遭受挫折

C. 户籍制度的调整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收到了成效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 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 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下图是无锡县某供销合作社发行的股票。合作社引入股份制因素,这一现象

A. 能够有效解决合作社资金不足的困境

B. 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性质

C. 是对“人民公社”进行的新体制改革

D. 是对乡镇企业模式的有益探索

 

六、null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D.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1982年5月6日、7日,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按行业实行联合和改组的专业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相继成立。薄一波分别在成立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这一改组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B. 是经济体制管理改革的重大突破

C. 目标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D. 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之后,“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

A. 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B. 对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

 

八、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移民情况

战国

吴、楚、越等国随着人口增多,人民渐渐移居平原,太湖平原、宁沼平原和江汉平原部分获得开发

公元前218年,秦朝经过多年战争夺取今广东、广西、越南东北一带,又把十数万戍卒和罪犯安置到岭南,在南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主要行政官员由中原移民担任

西汉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的匈奴人不是被驱逐就是被内迁,这里的空白完全由内地汉族移民来填充

魏晋

三国时期,移民开始进入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吴国设置几个新县。西晋末年,大批南迁人口涌入长江三角洲,部分移民进入福建,设在福建境内的政区又增加了

约有20余万汉族移民迁入贵州,在镇远、平越等地屯田,来自内地的铁制农具,耕作方法广泛使用,逐渐取代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

康熙年间,汉人大量迁入察哈尔地区,到雍正时设多伦、张家口、独石口三厅,多伦作为一个土产集散地及宗教都市而兴盛起来,张家口也成为了商业中心

 

 

——据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简明中国移民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宋代,由于城市中市坊制度的破坏,以及邻近乡村地区懋迁(贸务)的方便,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做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另一方面,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时代,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可见,明清时“市镇”或“镇市”已经成为江南地区一般商业聚落的通称了

——摘编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材料二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犁。……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

——摘编自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变化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淸时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镇有何发展,并说明其原因。

 

详细信息
3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31945年8月—194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及其指数统计表

发行日期

法币发行额

(单位:亿元)

发行指数

(1937年6月=1)

发行指数

(1945年8月=1)

1937.6

14

1

 

1945.8

5569

395

1.0

1945.12

10319

732

1.9

1946.12

37261

2642

6.7

1947.12

331885

23537

59.6

1948.8.21

6636946

440705

1192.1

 

 

——杨荫溥《民国财政史》

材料二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1933年银行法》,这个法令从两方面对美国金融业进行改革:第一,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禁止商业银行出售证券,不允许投资银行接受存款。第二,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该法要求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以保证在联邦储备体系下的各个成员银行的存款安全。存款保险制明显提高了银行系统的稳定性。1935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1935年银行法令》,扩大联邦政府管理货币与信贷的权力。

罗斯福政府大量发行货币,加大货币扩张政策的力度,同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和“通货再膨胀政策”,使货币进一步贬值。为此,在1933年6月16日通过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和1933年5月通过的《农业调整法》规定,提高价格,促进通货膨胀。《国家工业复兴法》要求提高工资和价格,这使得物价很快上涨。物价的上涨,被看成结束货币紧缩政策的标志。通过货币贬值,将美国经济政策从国际束缚中解放出来。1934年1月,国会通过《金准备法》后不久,美国政府就把黄金价格正式规定为每盎司35美元,把美元的含金量从23.22克降低为13.71克。

——摘编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1945—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总统金融改革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总结从中美货币改革带来的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