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扶余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

A禅让制的结束

B.商王朝的发展

C.西周的强盛

D.夏朝的建立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汉代学者何休注解《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此材料能准确反映的史实是

A. 礼祭制度基本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B. 通过宗法关系决定社会等级秩序

C. 贵族政治已经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D. 天子实现对地方权力的高度集中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图是秦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__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应是:(     

A.太尉       B.皇帝        C.御史大夫        D.丞相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 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控制

C.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 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北宋科举增加了取士数量,许多贫穷士人通过科举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蜕变,这使后来者有理由相信,可以通过科举凭借自身实力获得光明前途,并跻身贵族。据《宋史》记载,在有传的1953人中,布衣入仕者增加至55.12%。这一现象有助于

A. 构建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

B. 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C. 进—步完善科举选官程序

D. 改变传统的政治结构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 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 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 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A. 政治体制的产物

B.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 频繁改革的结果

D. 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

A.主权在民                            B.人民是国家大事的决策者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材料中的“政治革命”主要是指

A. 颁布解负令

B. 实行财产等级制

C. 设立四百人会议

D. 组建陪审法庭

 

二、null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编撰了《民法大全》,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原因不包括

A. 它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立法基础

B. 它的基本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

C. 它标志着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建立

D. 它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由此可知,“光荣”的本质是

A. 一次不流血的革命

B. 实现了“王在法下”

C. 形成“双王共治”的局面

D. 终结了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材料主要说明了

A. 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国家权力中心

B.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 法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D. 总统和议院之间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图为近代西方某国政治体制结构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皇帝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

B. 议会受皇帝主宰,故无立法权

C. 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D. 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材料反映出

A. 英国君主大权在握    B. 德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C. 美国国会形同虚设    D. 法国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借尸还魂”“循环往复”“独辟蹊径”。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英、德、法、美

B. 德、英、法、美

C. 法、美、德、英

D. 美、英、法、德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下图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发展阶梯示意图。该图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 自由主义

B. 殖民主义

C. 民族主义

D. 民主主义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史学界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的开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主要表现在

A. 中国的政治制度开始趋向民主化

B. 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文化所取代

D. 中国成为世界外交舞台上重要的一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 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 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 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 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下图中的租界和使馆区分别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之后

A.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图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入国库,有婚嫁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该制度

A. 满足了农民渴望平均的愿望

B. 成为太平天国上层建筑的基础

C. 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模式

D. 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A. 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B. 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C. 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D. 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证明了英国工业品品质十分优秀

B. 说明了战后鸦片贸易急剧扩大

C. 解释了英法对华发动战争的原因

D. 反映了英镑成为国际主要货币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李大钊说: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他主要强调义和团运动

A. 是一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B. 具有旧式小生产者的保守性

C. 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障碍

D. 坚持扶清灭洋的方针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A. 限制袁世凯

B. 维护共和制

C. 扩大内阁权力

D. 反对封建专制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A. 戊戌变法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口口口口的目标是消灭军阀和清除帝国主义的特权,随着口口口口的进展,民族主义使革命阵营团结,而社会革命却使革命阵营分裂。许多城市出现拥护蒋总司令驱逐鲍罗廷的相同标语。材料中口口口口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四、null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领导工人运动,坚持城市斗争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

A. 是对中国国情正确分析基础上作出的结论

B. 中共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 实际上是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否定

D. 强调农村与城市革命协调发展

 

六、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识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大政治制度?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什么矛盾的激化?

(3)图四中的机构设于哪一朝代?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民法大全》

材料二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统治期间得到了实施。《民法大全》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美】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三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和被选举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

——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内容是否可以否定罗马法的历史作用,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学的角度指出查士丁尼的贡献并指出其贡献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材料三中“伟大的创举”指的是什么?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四: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如何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此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民主化进程的?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因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哪些方面?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产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取得的直接成果,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获得哪些发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