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2015年中国百家姓排名前十的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姓氏作为血缘河流的主要标志,朔流而上,往往可以追寻到自己的根祖,追访到自己的故乡。回顾历史,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B. 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 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D. 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
2. 难度:中等 | |
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 A. 实行分封制 B. 实行郡县制 C. 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D.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
3. 难度:中等 | |
《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由此可见,中朝 A. 有独立的决策权力,位高权重 B. 在宫廷内事先决策,削弱相权 C. 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 D. 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
|
4. 难度:中等 | |
汉朝初期,察举只有贤良和孝廉两科;汉武帝时,增加了儒学、明法(即明习、通晓法令)以及德行、学术等科,这一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A. 规范了选拔的方式 B. 改变了选拔的范围 C. 修改了选拔的标准 D. 提高了选拔的标准
|
5. 难度:中等 | |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 废分封,置郡县 B. 建立法律体系 C. 推行科举制度 D. 实行三省六部制
|
6. 难度:中等 | |
范镇上奏曰:“……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也。”范镇揭示了 A. 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 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好处 D. 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端
|
7. 难度:中等 | |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
8. 难度:简单 | |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 尚书省 B. 参知政事 C. 枢密院 D. 军机处
|
9. 难度:中等 | |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B. 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C. 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
10. 难度:中等 | |
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说明 A. 皇帝制度遭到破坏 B. 君主专制名存实亡 C. 官僚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D. 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
|
11. 难度:简单 | |
明朝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乱等为“十恶”重罪;专门增设“奸党”这一罪名;增设“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明律所特有的列罪条款。这些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 B. 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 C. 明朝成为一个法治化国家 D.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了协调
|
12. 难度:简单 | |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责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A. 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 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 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 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威胁
|
13. 难度:中等 | |
《清史稿》中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这说明 A. 军机处取代了内阁 B. 内阁权力越来越小 C. 清朝中央集权加强 D. 清初分权思想加剧
|
14. 难度:中等 | |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还有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 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B. 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C. 英军发展海外贸易 D. 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
15. 难度:中等 | |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本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也十分显眼地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 A. 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B. 都正当地维护国家利益 C. 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D. 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
16. 难度:中等 | |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
17. 难度:中等 | |
2012年9月3日日本政府出价20.5亿日元购买钓鱼岛的“国有化”闹剧让所有华人愤慨。钓鱼岛是中国无可争议的领土,中日钓鱼岛之争的根源应源于下列哪一条约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
18. 难度:简单 | |
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于( ) A. 戊戌变法时期 B.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五四运动时期
|
19. 难度:中等 | |
1941年1月中美某国际条约规定:“双方并同意……对方人民在此国之领土内被拘留、逮捕、监禁或听候审判者,其与领事官之通讯,地方官厅应予转递”。这一规定说明了 A. 领事裁判权被彻底地废除 B. 中国战场牺牲最多作用最大 C. 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D. 中国跻身世界四大国之列
|
20. 难度:简单 | |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A. 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 推动国民大革命 C. 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 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
21. 难度:中等 | |
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为了这一点,我钦佩他,事实上这是很难坚持的,这八年是相当艰难的岁月,但他从未动摇过决心。在日本提出看来比较合理的条件时,蒋先生仍拒绝接受和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肯定了蒋介石坚定抗战的意志 ②赞成蒋介石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③个人回忆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④是研究国民党抗战的重要史料 A. ①② B. ②④ C. ③ D. ①③④
|
22. 难度:中等 | |
20世纪40年代《解放日报》社论:“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材料中的“大事”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援和援助 D. 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
23. 难度:中等 | |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
24.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这一形势出现的背景是 A. 国民革命运动不断深入 B. 南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创立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D.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日军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 材料二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依据材料二,谈谈对胡锦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的理解。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二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材料四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事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材料四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材料四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产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取得的直接成果,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获得哪些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