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了夏周时期 A. 政权更替频繁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D. 世袭制度遭到废弃
|
2. 难度:困难 | |
夏商周三代,宗庙位于国都中心,据《礼记·曲礼》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牲口房和库房)为次,居室为后。”这说明三代 A. 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 B.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 等级制度影响日常生活 D. 重视农业成为社会共识
|
3. 难度:简单 | |
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承担的义务是( ) A. 征派赋役 B. 设置官员 C. 建立武装 D. 镇守疆土
|
4. 难度:中等 |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 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 C.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D.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
|
5. 难度:中等 |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6. 难度:困难 | |
“(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 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 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C. 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D. 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
|
7. 难度:简单 | |
比较图1中的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的变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 太尉权力分到兵部 C. 尚书省权力最大 D. 以分权实现集权
|
8. 难度:简单 | |
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
9. 难度:中等 | |
从图2到图3的变化,能够反映出( )
图2 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图3 元朝行政区划示意图 A. 郡县制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 B. 封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C.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D.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
|
10. 难度:简单 | |
元代行省官员任命,遵循这样的原则:“七品以下者,由吏部掌理;正七品以上届中书省;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由此可见,元代 A.地方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B.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 C.中央能够有效节制地方 D.设行省利于管辖辽阔疆域
|
11. 难度:简单 | |
明初废丞相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政务繁忙。因此明成祖设立 A. “中外朝”制 B. 内阁制度 C. 军机处 D. 密折制
|
12. 难度:中等 | |
古画描绘宋、明时代的朝经筵(御前讲席)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而到了清代,朝经筵则变成经筵官讲完后,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们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这种变化反映了清代( ) A. 文人政治地位低下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儒家统治地位衰落 D. 君主权威扩至思想领域
|
13. 难度:中等 | |
在古希腊神话里,主持正义和秩序的女神是忒弥斯。其形象通常是:身披白袍、头戴金冠,左手提一秤,右手举一剑,倚束棒的蒙眼女神。以下对之解释不准确的是 A. 白袍可能是象征道德无瑕 B. 王冠可能是因为正义尊贵无比 C. 蒙眼是表明司法要靠理智 D. 剑表示对作战不力者制裁严厉
|
14. 难度:中等 | |
下表反映了史学家估算的某一时期雅典各阶层人口数量的变化。这说明( ) A. 雅典社会各阶层人口趋于平衡 B. 奴隶逐渐成为雅典社会的主体 C. 雅典社会阶层的分化日趋严重 D. 雅典民主政治主体非常稳定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推动了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的出现 B.耕地缺乏和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生产但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优越的海洋资源条件有利于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的形成 D.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赋予希腊广阔的发展空间
|
16.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
17. 难度:简单 | |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一书中写道:“真正的法律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和永恒的。力图变更这一做法是一种恶,试图废止其中一部分的做法也是不能容许的,而要想完全废除它的做法则是不可能的。”他认为的“真正的法律”应是 A.习惯法 B.自然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
18.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罗马民众围观的是《十二铜表法》。古罗马法学家评价这一法律:“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表明它 A. 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B. 消除了习惯法的影响 C. 实现了平民与贵族的平等 D. 突破了万民法的局限
|
19. 难度:中等 | |
罗马皇帝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此,他们逐步形成了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罗马法代表罗马共和国内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 ②制定罗马法的目的是维护贵族统治 ③罗马法有效地维系了帝国统治 ④罗马法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21. 难度:中等 | |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美国通过《1787宪法》、德国通过《徳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 法制化 B. 渐进性 C. 普选制 D. 普世性
|
22. 难度:中等 | |
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 A.法律宪法由君主制定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D.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
|
23. 难度:中等 | |
光荣革命后,英国的常例是政府先改组内阁而后大选。1693年,威廉三世改组混合内阁,任用辉格党人组成一党内阁,后经大选辉格党成为下院多数党。这种情形表明英国( ) A. 国王仍拥有行政权力 B. 国王完全掌控下议院 C. 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 D. 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
|
24. 难度:简单 | |
电影《女王》中有一场景:1997年,在英国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前往拜见女王。车队进入白金汉宫时,女王私人秘书罗宾对女王说:“夫人,首相到了。”女王说:“准首相,罗宾,我还未任命他呢。”“女王”可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英国( ) A. 首相应对英王负责 B. 首相需由英王任命 C. 英王直接领导内阁 D. 英王有权创制法律
|
25.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当时世界的要求”主要是指 A. 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 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C. 议会改革扩大民主权力 D. 发展生产力改善生活
|
26. 难度:中等 | |
华盛顿1786年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其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材料反映1787年美国宪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 解决奴隶制的存废 C.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 D. 保障人民民主自由
|
27. 难度:简单 | |
被尊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这一政治理念在1787年美国宪法的主要体现是( ) A. 总统为三军总司令 B. 三权分立 C. 人民主权高于一切 D. 议会至上
|
28. 难度:中等 | |
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反映出 A. 总统行政权受到议会干涉 B. 法国不适合采用共和政体 C.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 D. 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较弱
|
29. 难度:简单 | |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的“它”指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俄国
|
30. 难度:简单 | |
“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俾斯麦回忆录里的这段话,表明他期望 A.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C.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D.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
31. 难度:中等 | |
纵观古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政治体制的变化,都会影响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体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为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四 俾斯麦曾在议会中公开宣称:“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这些大臣是皇帝的奴仆而不是你们(指议员)的奴仆!” 威廉·李卜克内西说:“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由它托起”。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第一次“革命”可以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在地方上主要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央集权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3)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合适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统一后所建立的政治体制的特点。
|
32. 难度:中等 | |||||||||||||
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 1689—1755) 材料三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秉旦 材料四 美国宪法修正历程(节选)
——摘编自[美]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 (1)材料一反映雅典政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上述政治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所说的“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指的是什么?列举清时期一个典型史实,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制改革的和平进程。 (4)据材料四,指出美国从哪些方面废除了对选举权的限制。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选择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一现象的认识?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