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各家 A. 不同阶级争夺国家统治权 B. 不同的社会发展规划之争 C.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D. 术思想以及智慧的创新
|
2. 难度:简单 | |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谏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C.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
3.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与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 二者在本质上没有根本不同 C. 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D. 两种治理模式民众地位相同
|
4. 难度:简单 | |
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 B. 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 C. 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 D. 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
|
5. 难度:中等 | |
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 A. 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 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 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 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
6. 难度:简单 | |
某学者认为“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是有限的。”这一学者应属于(是)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薄伽丘 D.孟德斯鸠
|
7. 难度:困难 | |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到:“现代的自然研究,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即16世纪),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他认为这个时代应该是 A. “信仰自由”时代 B. “信息科学”时代 C. 强调“理性”时代 D. “发现人”的时代
|
8. 难度:简单 | |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 借助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B. 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 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D. 开始否定宗教神学地位
|
9. 难度:简单 | |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 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
10. 难度:简单 | |
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 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 专制统治致使人民不断贫困和遭受奴役 C. 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 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
11. 难度:简单 | |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三权分立 B. 主权在民 C. 民主共和 D. 君主立宪
|
12. 难度:简单 | |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植根于煕煕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在崛起。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表明 A. 中国象棋在宋代更普及 B. 宋代时发明了火药 C. 宋代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D. 宋代洋炮传入中国
|
14. 难度:困难 |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A. 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B. 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 新的技术和发明开始超出一国范围 D. 学科越来越少且生产分工更不明确
|
15. 难度:中等 | |
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主要原因是 A. 古人成就后人很难超越 B. 人类历史上大师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C. 近代科学研究分科细化 D. 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
16. 难度:中等 | |
列宁对一本著作的评价:“(它)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继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题干材料描述的著作 A. 启发启蒙思想家描绘其理性王国 B. 启发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 给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角度 D. 从根本上改变当时人类对神学态度
|
17. 难度:困难 | |
赫胥黎原著《天演论》的本意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只适用于“生物界”,而不适用于“人类社会”。“生物界”没有道德标准,而人类有着相亲相爱、互助互敬的本性,其发展模式必然不同于“生物界”。但严复却在译著里公然宣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严复的做法实质上反映出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B. 严复企图以进化论观点来宣传维新思想 C. 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18. 难度:困难 | |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近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变法维新,君主立宪 C. 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D. 民主科学,俄国道路
|
19. 难度:困难 |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存。”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 B. 洋务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戊戌变法
|
20. 难度:简单 | |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蔡元培说:“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如墨子的名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名学的胡适君,不能看得十分透彻,就是证据。”这表明蔡元培 A. 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B. 反对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C. 不赞成胡适研究西方学术 D. 主张将中西文化融合研究
|
21. 难度:中等 | |
胡适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二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也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普遍情绪。他们认为,这些刊物的主要读者应该是还没有被“陈旧之物,腐臭之物”完全腐蚀的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A. 学者们更提倡思想革命 B. 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 反封建专制已达到目标 D. 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
|
22. 难度:简单 | |
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 A. 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 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 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
|
23. 难度:困难 | |
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 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 B. 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D. 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
|
24. 难度:困难 | |
(题文)在抗战当中,国民党统治集团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大肆宣扬“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政党(国民党)”“一个领袖(蒋介石)”。宣扬“一次革命论”“马克思主义不适宜于中国”等等。针对这种情况,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上,毛泽东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的环境提出要建立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结合的新中国的口号。论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文化:在政治上,强调革命要分两步走……。这一讲话 A. 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 B. 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 成为抗战的指导思想 D. 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
25. 难度:困难 | |
2013年四川雅安发生强烈地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汪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日即乘专机前往地震灾区指导救灾。该现象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增强
|
26. 难度:困难 | |
儒家思想历经发展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材料三东西方的思想碰撞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儒家学说取得非凡成功”的原因。 (3)两位思想家在关于“人”和“道德”方面各有何名言?他们都重视什么问题?
|
27.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布鲁尼指出:法不仅限制卑贱者、普通公民和富人,它也限制和约束法官、地方官吏、国王和君主,甚至对皇帝也要行使它的统治权。1308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的加冕誓言中首次出现了“执行和保护本国选择的法律和习惯”的话。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人对威尼斯公爵说:“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倚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发生重大的怀疑。” ——摘编自于沛《世界通史》 材料三陈独秀将人权理解为“自主之权”,提出“以自身为本位”“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失无存”“中国要发展教育及工业,这是不待讨论的。但是有一件要讨论的事,就是还仍旧用资本主义发展教育及工业或用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并不是主观的要求,想利用它来破坏资本主义来改造现实社会,乃是因为客观上经济组织的自然趋势及历史进化之进程,令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主义”。 ——摘编自袁伟时《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阐述了什么观点?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一些主张对于促进社会转型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人权观的主要特点。
|
28.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常常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