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2. 难度:中等 | |
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此现象表明 A.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达 B. 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松动 C. 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 宋代阶层有平等化趋向
|
3. 难度:简单 | |
陈胡公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把他封于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对此,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姓贵族 B. 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 C. 陈胡公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 D. 陈胡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继承人
|
4. 难度:简单 | |
直到近代,浙江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 A. 封建政府的提倡 B. 小农经济的稳定 C. 儒家思想的流传 D. 宗法传统的影响
|
5. 难度:中等 |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A. 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 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C. 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 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
6.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 皇帝制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 三公九卿制 D. 郡县制
|
7. 难度:中等 | |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角度看,下列制度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郡县制度 D. 官僚制度
|
8.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削弱 B. 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 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 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
9.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A.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察举制 D. 行省制
|
10. 难度:简单 | |
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 B.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 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 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
11. 难度:中等 |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12. 难度:简单 | |
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决定法典能否在全国颁布的审批权在于(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 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 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 这—做法使军政大权进—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 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
14. 难度:中等 | |
雅典的公民大会是全体男性公民参加,直接参政议政。近代英国不是全体英国公民都参加议会,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间接参政议政。造成这种重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后者 A. 并非小国寡民 B. 国王统而不治 C. 民主程度更高 D. 民主具有阶级性
|
15. 难度:简单 | |
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A. 民主的广泛性 B. 决策的科学性 C. 程序的复杂性 D. 公民集体参政
|
16. 难度:简单 | |
罗马法经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这是适应了 ( ) A. 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B. 维系帝国的需要 C. 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D. 外来移民的需要
|
17. 难度:中等 | |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
|
18. 难度:简单 | |
罗马法中确立了许多原则,如:自由人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权不受限制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等等。这些原则 A. 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范围 B. 主要体现了罗马平民要求 C. 以经济利益为唯一衡量依据 D. 具有超越时空的借鉴价值
|
19.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A. 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 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 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 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
20. 难度:简单 | |
2010年5月11日,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组建英国新一届政府。卡梅伦成为英国200年来最年轻的首相。卡梅伦出任英国首相是因为( ) A. 英国国民选举 B. 他是下院多数党领袖 C. 国王直接任命 D. 前任首相推荐
|
21. 难度:中等 | |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最典型的共和国,它甚至被称作‘共和国之祖国’(梁启超)……其影响之深远,已让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国望尘莫及。”他评价的是 A. 德国 B. 中华民国 C. 美国 D. 法国
|
22. 难度:中等 | |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
23. 难度:简单 | |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的“它”指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俄国
|
24. 难度:简单 | |
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 A. 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 B. 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 C. 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D.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
25. 难度:简单 | |
1873年,法国保皇党人麦克马洪继任总统,直接着手恢复帝制,他甚至定制了迎接国王的轿式马车,缝制了国王的礼服,结果没有得逞。其复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法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 B. 法国保皇派内部发生重大分歧 C.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最高 D. 法国人民、士兵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反对
|
26. 难度:简单 | |
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7. 难度:简单 | |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 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C.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28. 难度:简单 | |
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里,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中国人遭受了重大的灾难,其中,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最恶劣的是( ) A. 大肆屠杀中国人民,实施细菌战和使用化学武器 B. 侵占我国大片国土,严重破坏了我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C. 导致中国经济面临崩溃 D. 扼杀中国近代化进程
|
29. 难度:简单 | |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这首诗体现了什么精神 ①不畏强暴的精神 ②团结一心的精神 ③敢于造反的精神 ④抵御外侮的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30. 难度:中等 | |
太平天国一方面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另一方面对四书、五经也只是删去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把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都保留了下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 仍未摆脱旧式农民起义局限 B. 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 以“拜上帝会”为理论武器 D. 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
31.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
32. 难度:困难 | |
材料一:美国人使自己拥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自由、平等,不仅在法律面前平等,而且在机会面前平等,每个人都有平等地追求幸福的权利。……当英国统治者将本土不征收的税收强加给殖民地时,美国人民对此就越觉得不可忍受,于是他们革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制度,而不仅仅是进行了一场独立战争。 ——茅琦《历史的边际与坐标》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制宪会议取得制宪的任务,不是基于人民的创意或同意……而是由于会议中代表自己的决定。参加会议的各州代表的产生,不是出于人民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定出来的新宪法也未交人民表决。 ——《高中历史教学用书》 (1)材料1中“新的社会文化制度”是指什么?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用史实说明你如何理解材料2中美国宪法“将……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 (3)分析材料3,有人据此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广大人民的意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