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A. 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 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C. 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 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
2. 难度:困难 | |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时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下列属于该先贤的主张是( ) A. “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B.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D. “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
|
3. 难度:中等 | |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
4.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这个人最可能是( ) A. 荀子 B. 孔子 C. 商鞅 D. 韩非子
|
5. 难度:困难 |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主要说明孔子主张( ) 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 以德治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C. 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D. 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
6. 难度:中等 | |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受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大上(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材料体现了谁的思想( )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
7. 难度:简单 | |
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 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C. 士人官僚的“规谏” D. 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
8. 难度:中等 | |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 ) A.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
9. 难度:困难 | |
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常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这一现象体现了( ) A. “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 B. “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冲击 C. “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 D. “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
|
10. 难度:中等 | |
钱穆先生在《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一文中说:“汉儒乃一代之新儒,以传经言治为业,与先秦诸儒之以明道作人为唱者,畸轻畸重之间有不同。先秦儒在汉儒心目中,亦属百家言。汉儒传经,乃即所谓王官之学,一则主张于朝廷,一则兴起于田野,其为不同,显然可知。”对于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先秦儒学以个人修为的道德规范为追求目标 B. 汉代儒学以传经治道为自身的政治理想 C. 儒学逐渐由民间思想向官方哲学发展演变 D. 汉儒抛弃了先秦儒学对个人修为的关注
|
11. 难度:简单 | |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成为圣贤的重要性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D.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进行道德修养
|
12. 难度:中等 | |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
13. 难度:简单 | |
杨慎在《文字之衰》中提到明代中期的文学评价,“宋人曰是,今人亦日是;宋人日非,今人亦曰非”。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未达到宋朝的高度 B.明代对士人的践踏消磨了文人的创作才能 C.程朱理学在明代取得了统治地位 D.明代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压制士人思想
|
14. 难度:困难 | |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绝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 格物致知 B. 心即理也 C. 发明本心 D. 至良知
|
15. 难度:简单 | |
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道教地位上升 C. 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16. 难度:中等 |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 A. “经世致用” B. “致良知”“知行合一”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一家之法取代天下之法”
|
17. 难度:困难 | |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思想中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 A. 天行有常 B. 为万世开太平 C. 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
18. 难度:中等 | |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
19. 难度:困难 | |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的“新思想系统”( ) A. 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B. 体现了对宋明理学的彻底否定 C. 是儒学适应时代的新发展 D. 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
|
20. 难度:简单 | |
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反对君主制度 B. 倡行“郡国并存”制度 C. 主张削弱君权 D. 体现近代民权思想
|
21. 难度:困难 | |
中国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在思想和精神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完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 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材料二 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 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 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间得到释放和施展。……当然,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当时,仅仅依靠一群文人思想的力量远远不够。这些文人在当时不但不是社会的主流,有的甚至还是政府排挤打压的对象,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再者封建制度的沉疴积重难返,已到了封建社会的沉暮之年,整个社会的衰落也是历史所趋。 ——张辑《试寻文人画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共性》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效应。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特色鲜明”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是一位类似欧洲式人物”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在当时东西方的不同影响。
|
22.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政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却最终还是流行开来”这句话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分析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
23. 难度:中等 | |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的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的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 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